第四百七十章 锚泊地(3 / 3)

加入书签

这样的行船,在白天可以,夜晚就绝对不行,不同于运河上面比较平直通畅的航道,天然航道,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黑夜,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以船队的规模,还有单独每一个船的规模,只有相当的港口,才能够容纳下这些船队,整个淮河流域,这样的港口非常少,甚至从洪泽湖到汴粱,一路上,恐怕也只有应天府和汴粱算是,其他的或许有两三个勉强的,剩下的都不足以容纳这个庞大的船队。

好在,携带了足够的补给的前提下,速度也相对较快,左右就是10天的时间,他们会选择一些避风的港湾,进行停靠,直接锚泊。

这样的地方也不是随便可以找的,提前定位下来,每天会走固定的路程,有时候早一点,有时候晚一点,现在,天还没黑,可是已经到了锚泊的地点了,船队必须要停下来,然后聚在一起进行休整。

对于劳累一天船夫来说,这是解脱,对于赵信而言,这是距离汴粱更进一步,这已经是出发的第三天了的,还有七天的时间,就能够抵达汴粱。

两三年的时间,一个接近300万人的庞大城市,在11世纪的时间和科技下,能够达成这些,已经非常不错了。

想到这里,赵信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容,目前的发展速度,比起他之前最高的估计已经高了,或许就是这行飞速发展,让他心中产生了些许的遗憾,对于这些遗憾,他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

北宋,会在他的影响和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完全是一个快车道,会发展到让他都无法猜度的程度了。

再怎么的发展,都无法影响到赵信了,定海军才是赵信的真正根基,北宋的发展,可能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少了定海军的变化和支持,北宋的发展,就会成为了无根之水,无法继续下去了。

外界的任何的变化,都不如丁海军本身的发展更好,从钢铁入手,再到火药这样的热武器,哪怕只有弹丸之地,只要人口上面不处于弱势,国土面积这些东西,对于定海军的影响就非常小,就如同19世纪英国吊打清朝一样,一个只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岛国,挑战国土千万,人口四亿清国,还战而胜之的。

汴粱,这个北宋的核心和首都,这个11世纪,整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因为他的穿越,已经让出了第一的位置,可是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对于汴粱,赵信心中的想法非常的复杂,这个在他的记忆之中,已经有些模糊的地方,会给他不一样的感觉么。

既然不存在问题,那么加强北宋的现在,也就节约了未来的功夫,赵信的目光,从来都不只是北宋,他的着眼点已经扩张到了整个太平洋和美洲了,在这个大航海时代和地理大发现还没有进行的时代,整个外界,将会是一个个美食,等待着北宋来享用。

在这个前提下,还纠结于小小的淮河入海口,有什么意义,这些跟海军,跟火器,甚至是未来远洋的发展比起来,对于丁海军的影响,已经是微不足道的小了。

长长笛声传来,大型船队,用汽笛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然的话,一艘船10米左右,中间的距离算50米吧,100艘,就最少是6公里,12里的距离。

不说看不到前面,可是要想传递信息,就非常的困难的,用喊,用快马,用快船之类的,都容易出现问题,一个经过了简单处理,用蒸汽冲击的汽笛声,足以绵延数十里远,可以通过简单的布置,设定一些简单的命令,比如说停靠。

因为有辅助的设备,不全是风帆推动船队,走的相对比较快,一个时辰最少18里以上,一天6个时辰,就是差不多百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