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巅峰集权(1 / 2)

加入书签

但,在外朝里,六部又不是对内廷负责的,而是对皇帝负责,可以直接向皇帝递交奏折,同时某些外任官员拥有密折奏事的权力。

这样层层嵌套,内廷三大机构只相当于秘书,大胤一步到位,完成了巅峰的集权,李顺成为了帝国唯一的主宰。无人与之共天下,无人敢匡正皇帝的过失,完全靠皇帝的自觉。朕既天下,君言既法,设百官如家奴,视社稷如私产。

他的一系列上层改革,在朝廷和士人阶层之间,反响很大。丞相才废除几个月,很多人不习惯。南方士人更是派人穿越火线,递上请愿书,说皇帝不能破坏祖制。

李顺没有时间让他们慢慢习惯,不习惯就用廷仗和枪炮逼他们习惯,接下来的术士和地方上的新政,没有强大的集权,根本无法快速推行。他不想每实施一项国策,都要和百官扯很久的皮。海外势力不会给他时间。

那些和勋贵勾结,为之提供钱粮的大地主,他肯定不会放过,战争是重新洗牌的好机会。他用灾民所组建的新军,加上术士的力量,就是他推行新政的支柱。

第112章巅峰集权

李顺忙到中午,叫来内廷当值的成员,确定了一下明年的战略计划的制定情况,他强调必须在阳春之前,基本结束战争,让百姓恢复生产,若是耽误了农时,明年就难过了。

当值的孙学文与刘飞熊,信心满满,挡住了叛军的第一波进攻,给朝廷赢得了足够的时间,现在朝廷军队与叛军兵力相差无几,在装备上还更占优势,就算叛军不想决战,他们也会逼叛军决战。

这一切还要感谢世宗皇帝当年的英明决定,虽然当年平定“三王之乱”导致军权下放到地方,形成勋贵势力,但世宗之后也尽力进行补救,弱不了枝,那就强干,三大营禁军人数始终保持在十几万,还设置神机造办处,提升装备实力。

李顺收回军权之后,对军队进行改革,将监军常态化,从“将军领兵出征,设置监军”变为“不打仗也要有监军”,而且将监军分为三级。

现在,唯一的难点,就是南方这块骨头。

若李顺被逼急了,还可以自导自演农民起义。大隆扶持神木教,李顺也可以支持屠龙组织,进行全国换血。他已经责令张尽忠将屠龙组织成员撒向南方。

北方的战争之中,除了胡敏义所带领的妖族和少数勋贵手下的修炼者以外,几乎没见其他修炼者的身影。

大隆在西北搞了神木教起义,根据神机卫的线报,没有几个修炼者参与,可能是为了转移视线。靳州扶桑树事件之后,那些被诸葛正隆改造了的神异头目,很有可能是渗透到南方去了。术士需要资源和经济支持,南方矿产丰富,经济发达,他是大隆的人也会先控制南方。

“开春之后,皇上的新军将出京畿,寻找叛军主力决战,歼灭叛军主力之后,三大营迅速发起对叛军占领地进行反扑,北方铁骑追剿逃窜之敌,争取两个月内,结束战事。”

各军设置“督监军”,千户设置“典签参军”,百户设置“典签校尉”。与领军将领同级,相互制约,由皇帝亲自指派,负责军法的执行和对士卒宣扬皇帝的恩德,但是,作战时,以将领为主,监军不得擅自干预军事。

中央设立军事枢密处,设置枢密大臣,直接负责剿灭叛军的相关军事事宜。暂时由内阁首辅、两位次辅,加上白林贤、刘飞熊、孙树(孙学文的儿子)兼任枢密大臣。

同时改革三大情报机构,金吾卫严格规定其只负责对军队的监控,探查军事情报,无令不得滥用缉捕之权。神机造办处针对民间及各方修炼者进行监视。内务办事处监督金吾卫、神机卫及朝廷百官。

三大情报机构由明转暗,归司礼监来管理。但也仅仅是管理,司礼监没有人事任免的权力。

由此形成,内阁负责朝廷政务,枢密处负责军务,司礼监负责情报监督的内廷。内廷管理外朝,只听命于皇帝,对皇帝负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