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进攻4A国际广告公司(1 / 5)

加入书签

何况咱还会看点手相,变个小魔术,都是沟通好手段。比如,当我看到他长了个牛鼻子,说这相貌在《大清相法》中可是标准富贵相时,谁会拒我于门外?对,咱还有《字划吉数》伺候着呢。嘿,放一万个心,会选择性夸人啦。更大的优势是,手上直接客户能养活人,保证业绩不下滑,让我有精力去拓展新客户群。好,我有时间,有想法,有资金,有思路,有干劲,有人脉,还等什么?

我抄起电话黄页,开始电话拜访。我的算盘是先从国内广告公司练手,熟悉与广告公司打交道的流程和特点,找感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掉头从4A广告入手,等融进圈子后再进攻顶级4A公司。

印象深刻,第一家公关的是合派广告公司,媒介部丁经理接待我:“雨经理,贵报发行量多少?”

“30万份。”

“嗯,有这么多吗?”

时间转到1995开春,自己又郁闷了。虽然第一年在报社爬到广告主管位子,但市场竞争容不得人喘气。我希望天天有进步,渴望持续获得成功,在广告部独占鳌头!现在,我手上现有150多个客户,已经达到一个销售员围住客户数量的上限,如何还能快速提高业绩……经过精心谋划,我决定调整客户群结构,主攻4A国际广告公司。之所以过去没敢碰广告公司,那是因为咱不专业,没底气和人家对话。今非昔比,学有所成,是金子就要到火上检验检验吧,哈,看看咱成色如何?

市调和咨询后,一副广告公司市场全景图展现在面前。北京是4A国际广告公司云集之地,有几十家大型外资广告公司。跨国广告公司的出现,给本土广告公司带来了全新的先进广告理念,成效相当于洗十遍脑。他们对媒介实力、媒介组合投放策略和评估广告效果,全都凭借精准的统计数据说话,一本策划书甚至有一半是用图表和数据在描述广告运动,真正做到了客户投放广告时,心知肚明,明白花掉每分钱的意义和目的,具有很强震撼力。而当时的本土广告公司既没有统计模型的软件,也掌握不了海量数据,所能做的效果评估大都是“能取得很好效果”、“能达到拉动销售的目的”,全是感性描述,二者水平高低立判。

除了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以外,跨国广告公司的广告理念和执行力在本土也有革命性的开拓,他们用大量活生生案例教育了本土同行们。比如,某4A广告公司在给宝洁做电视广告策划时,30秒广告流程是“提问—分析—解决—赞美”。宝洁坚持该广告风格,无论广告导演换谁,剧本如何调整,流程和思路不变,从而让产品形象始终如一,深入人心。而对比国内同类产品广告,每支广告片思路、拍摄手法完全不同,有一鸣惊人的大作,但更多的是不知所云的败笔,如何跟宝洁几十年稳定的广告教育相比?

所幸,国人聪明、勤奋、领悟能力强,本土广告公司现在早已不是吴下阿蒙,他们奋起直追,勇于开拓,现在基本能和跨国广告公司掰掰手腕。

认真分析后,我认为进攻4A广告公司有五大好处。好处一,每家广告公司一般代理十几个国际或国内大牌客户,只要搞定一家广告公司,无形中相当于搞定一群企业,效益自然翻倍增加。好处二,广告公司拥有不同类型客户,广告淡旺季不明显。比如一家公司分别代理饮料和羽绒服企业,饮料客户在春夏季猛投,而羽绒服客户则秋冬季为投放旺季。我手上客户群都是直接客户,旺季投放客情维护还好说,但到了淡季人情维护却更重要。光凭这点广告公司就占尽优势,至少客户广告偃旗息鼓时,不用我费心费力去维护了。好处三,广告公司吃的是专业饭,我不必再为客户亲自完成投放策划、广告文案、版面设计和编辑软性新闻稿的工作。好处四,报社没有谁手里有稳定4A客户,像一片盲荒之地,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待我啊。好处五,所有活跃外资客户都被4A公司垄断,搞定4A对提高报社声誉和自己在报社地位有莫大好处。

“呵呵,一看丁总就懂行,30万份是报给直接客户听的,好,真人面前不打哑谜,报纸准确发行量有20万,其中八大城区报摊零售12万份左右,5万订阅量,3万份在远郊区县发行。”见一上来就被人戳穿谎言,我尽量将说话语气放平缓一些。

“雨经理,真有20万?我听说贵报不到10万啊。”

“丁总,呵呵,那也许是同行戏言。我特意带了几期报刊,请您过目。”说完,我拿出四期报纸,指着上面广告说:“丁总您看,这期红牛饮料做的是彩色半版,这期是做彩色整版,请注意,两期广告相隔42天。而这期SH家俱城做的是彩色整版,这期也是彩色整版,两期广告相隔28天。对于大牌客户,我们报纸发行量如果不足10万,就算我们蒙了客户一期广告,效果一旦打出不来,总不能连续蒙客户一个多月吧,更不可能蒙客户连续投放大版面广告吧,他们会听我们一面之词?不会啦,他们也是看效果再下单啦。呵呵,还请丁总放心,我们报纸发行量是有保证的。”

既然市场那么诱人,没点开拓困难?嗯,不是一般性挑战。跨国广告公司拥有一个“泛洋文化”的封闭圈子。说个桥段。有一年情,人节,一家4A广告公司的男性老外总监,送给部门女孩一人一枝娇艳欲滴的玫瑰花,送礼题材没问题,但“打开”玫瑰花,扯吧扯吧就变成一条充满诱,惑,的女性内,裤。哦,还是半透明的性,感丁字裤。变,态不?但老外觉得没啥了不起,送的是情调。

4A广告公司职员大都衣着光鲜,中英文混说,他们接受西方广告思维培训,加之自身努力,很多业已成为圈中大腕,手握重磅客户与传播费,是广告圈里最受欢迎之人,受到无数媒介追捧景仰,一般广告人很难接近。

更叫人绝望的是,跨国广告公司实力雄厚,他们从全球数据统计公司AC尼尔森市场调查公司购买大量有价值数据,比如电视频道的收视率,收视人群面貌,报刊发行量等,从而保证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正因为这些广告公司通过独,立渠道拿到媒介真实数据,所以很多二线媒介面对他们时,原形毕露,神马都成浮云。报社里很多广告员,出发前雄心满满,但大都羽刹而归,鲜有成功,就是因为过不了报刊发行量小,受众面窄这一关,而且他们跟4A圈子文化不合拍,人处不熟。

我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事前请教过很多同事,询问4A广告流行的文化和进攻策略,印象焦点大都集中在4A人业务纯熟、为人精明、说一不二、傲慢、流行圈子文化,难接触等等。听明白了,广告部很多人来自五湖四海,操着方言版的普通话,目的性太强找人家要广告,有草莽劲头。更何况业务员收入不稳定,每天又在外辛苦奔波,穿着简朴随性,每人文化程度和背景也不尽相同,所以综合素质不可与高级白领攀比,感觉融不进4A圈子。

但,咱有优势啊。首先,真没人当面说俺丑,一脸真诚样儿,至少模样不讨人嫌。还穿休闲服?不,改穿西装。其次,打小在北京大院长大,一口京片子腔儿,他们有优越感?靠,在我面前不好使。咱要装大牌!弱势媒体的广告销售天生弱势,见客户矮三分,所以我不是大牌却要装个大牌样,从谈吐到眼神,从举止到思维,从报价到服务,都给对方足够信心感染力,一副强势媒介驾临态势。一句话,没有大牌销售样如何跟强势广告人匹配?那还不被人欺负坏了?嗯,憋屈的事情咱不干。最后,自己什么话题都能聊起来,知识宽泛,说话风趣。贫嘴?嗯,个人理解不同。外在和内在的文化特征也许跟4A圈子文化靠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