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4:大结局(出书版) 第1节(2 / 5)

加入书签

在《清明上河图》事件中,我和老朝奉短暂联手,挫败了百瑞莲的阴谋。作为交换条件,老朝奉答应与我相见,把这几十年的恩怨一次了结。

现在,真相距离我近在咫尺。

第一章 凤凰山下的意外发现

这是一座位于通县的老旧四合院,旁边就是永定河。门口摆着两尊磨得看不清形状的蹲虎石墩,门楣上还残留着缠花纹路,看来是座前清的老宅子,原来的主人身份恐怕不低。

可惜任当年如何风光,如今也成了云烟。这宅子历经多变,门前残破斑驳,东一道烟熏火燎的痕迹,西一片没抹干净的“文革”标语,墙边一溜儿垃圾筐,还有辆没轮的破自行车斜躺在大竹笤帚旁边,前挡泥板高高翘起。

=================

朝奉,是一个古老的名词。

这个名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本是一种朝廷官员的头衔。到了唐、宋年间,朝奉成了一系列固定的官职名称,如朝奉使、朝奉郎、朝奉大夫等。这个称呼后来延伸到了民间,像士子、大店铺主人、有身份的富商,也会被称为朝奉。到了明代之后,朝奉变成了当铺掌柜的尊称,负责收货厘价,是当铺的核心人员。谁去典当物件,在柜台上打招呼都得拱手道一声:“朝奉”。

随着时代发展,“朝奉”现在已逐渐被人遗忘。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这已经变成一个陌生而神秘的词汇。

大门是两扇刷了黑漆的木门,漆挺新,门板上却沟壑纵横,看来颇有年头。我站在门前,抬起手臂,心脏几乎要跳破胸腔。

门的那一边,就是老朝奉。

我与他只隔着一扇门板。

但是,对我来说,“老朝奉”却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的名字,它属于一个人。

这个人,他出卖了我爷爷许一城,以致其背负污名含冤而死;他设下圈套,逼迫我父亲许和平投湖自尽;他又派人来骗取我的信赖,杀死我的朋友。这个名字,就像是一个狰狞的恶鬼,纠缠了我们许家三代。

他一手建起了覆盖全国的古董赝品制贩网络,暗流涌动,已成为中国文物市场上的一颗极大的毒瘤。

于私,我跟他有数不清的账要算;于公,老朝奉的势力不拔除,古董市场将真假沆瀣,永无宁日。

老朝奉到底是谁?我必须要搞清楚,否则一辈子都不会安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