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儿童节(1 / 3)

加入书签

确实不关他的事,鱼是姑姑喊他们去抓的,溪是佳慧自己逞能去淌的。奶奶只好叹气说:“这两口子!没一个让人省心!”

但是看着那一篮大鱼,俩老太太还是都喜上眉梢。两个人赶着把鱼杀了,只留下两条看着特别皮实的草鱼养在水盆里。外婆诧异道:“河里的鱼竟有这么多?”

“哪里哦,”奶奶说:“这必定是河上游谁家的鱼塘被水淹了,鱼都跑出来了。”

外婆叹息道:“一场雨得损失多少钱啊,养鱼的人还不得心疼死!”

“可不是么,也不晓得是谁家堰塘溃了堤!”奶奶也叹息,“养鱼种庄稼,都得靠老天爷吃饭。这雨幸好是麦收了才下,不然咱家的麦子也要遭殃了。”

到了汹涌的小溪边,冯小河把三个人依次背过了桥。水流湍急,他走得小心翼翼,七宝趴在背上,搂着他脖子,不停地碎碎念:“爸爸,小心!爸爸,勇敢!”等到了对岸,就开始例行的彩虹屁:“我的爸爸最厉害了!”四个人都到了对岸,孩子们才松了口气。

大家步行到厂里,开着小货车前往姑姑家。车刚下坡,就见路边的河水已经漫到柏油路面上来了。湍急的河水不仅混浊,上面还时不时飘浮着枯草树枝之类的垃圾,朝下游流去。到了石桥南村,进村的桥也淹了。水从桥面冲下去,桥上站了不少人,有的用杨叉把堵在桥边的垃圾挑到岸边,有的在抓鱼。

河里不时有鱼跃上桥面,旁边立刻有人跑过去拿网兜兜住。也有没抓住的,那鱼打个挺又跳进水中。佳慧在车上看得蠢血沸腾,等冯小河把车停到路边,她让孩子们在车厢里坐着,自己急急地打开相机,在桥边找到一处有利地形疯狂拍摄。

这时一条白亮亮的鱼蹦上来,就落在她脚边,佳慧惊呼一声,赶紧扑过去,一手拿相机,一手去抓鱼。明明已经抓住了,谁知那鱼滑溜溜的,摇头甩尾一阵挣扎,轻易就从她手里挣脱了,又跳入水里。佳慧眼睁睁看着鱼消失在河流中,仿佛损失一个亿。姑姑走过来看到了,笑道:“你网子都不带一个,就跑过来抓鱼?”

冯小河却已经不知从哪里搞到一个带长柄的小网兜,拿着站在她旁边。没多大一会儿,一条大白鲢蹦上来,他眼疾手快地用网兜去舀,竟真的舀住了。佳慧把他的英姿尽数拍下,这才跑过去帮他把鱼从网兜里取出来,丢进了车厢里。那鱼落进车厢还蹦达得老高,车里的两个孩子惊叫着,抢着把鱼按住了。

不过,等晚上吃鱼时,大家还是很开心的,新鲜白鲢剁成大块,先腌一会儿入味,再放到油锅里煎,然后放葱姜丝花椒调味,等汤煮成奶白色,再搁点小香葱,鱼汤鲜美,鱼肉细腻。大人吃鱼脊,孩子吃鱼肚,牡丹腊梅吃鱼头鱼尾,妹吃鱼汤拌饭,家里老老小小各自都得到了一顿美餐。

过了两天,小溪的水退了,大家忙着在菜地里补栽菜苗时,佳慧用竹子编了两道篱笆,挡在U形渠的出口和入口,然后她把盆里那两条草鱼放进去养了起来。

天晴之后,他们开始去厂里忙了。春栽的四万根菇棒已经挪去了新盖的菇棚,他们要处理的是旧棚里那五万根已经出完菇的菇棒。这些棒子硬梆梆的,跟一截截木头似的,需要粉碎了堆放到发酵池中。反正也不赶工期,冯小河和佳慧就每天上午来粉碎一部分,姑姑偶尔也来帮忙。棚里剩下的菇棒上,偶尔还能采一点香菇。就这么着,一直到五月底,五万筒菇棒才粉碎完毕。

宽大的发酵池里填满了堆料,这时要用专用的发酵剂加水后混合让它们发酵。光是买发酵剂就花了几千块钱,姑姑知道后异常心疼,说:“花这么多钱买发酵剂,这肥料能卖多少钱?”

没过多久,冯小河也捉了四条。河里蹦上来的鱼眼看着少了,佳慧的裤子也溅湿了。姑姑捉到好多鱼,给了他们六七条,冯小河便开着车回去了。

他们把车停到厂里,提着一篮鱼回家去,路过漫水桥时,冯小河先把俩孩子背了过去。佳慧心想裤子反正都湿了,干脆自己淌过桥。她便把相机交给冯小河,独自提着两只凉拖鞋,小心翼翼往溪那边走。

下了水才知道,溪流竟那么急,冲得人直打晃。走到中间,她脚下一滑,惊叫一声,来不及反应就扑通跌倒在水里,很快就朝下冲了一米多远,幸好冯小河几步赶过来,紧抓着她的手拉了起来。

这下整个人都湿透了,连头发都在往下滴水。岸边的七宝和苗苗都惊叫不止,看到佳慧爬起来后哈哈大笑,这才转惊为喜,也跟着傻笑起来。

到家后,奶奶和外婆看到佳慧水淋淋的模样,都吃了一惊。奶奶立刻去瞪冯小河,冯小河高举双手,说:“这可不关我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