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招贤纳士(1 / 3)

加入书签

回想着以前的想法,蒙戈觉得很是可笑,人才怎么可能都是亲自找的,那还不得跑断腿呢!上位者根本不可能有时间一个个去找,带着人到处去找所谓的谋臣猛将,恐怕只有小说里才会如此无聊,不过是为了显示对某人的看重而已,现在只有三种方式网罗人才。

第一当然就是这个时代最为诟病的方式,那就是举孝廉制度,通过推举孝廉来选拔人才,第二就是招贤令,这样可以从民间网罗不少的人才,也可以显示上位者重视人才,第三就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一纸诏书就够了,一句话,皇帝让你当官,不来就是抗旨不尊,怕是有苦头吃,如果有充足的理由当然另当别论(比如守孝)。

掌握了大权的好处就在这里,以蒙戈现在的效率网罗人才很容易,根本用不着跑到各地去找,而且蒙戈的名声固然不太好,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挡得住当官的诱惑,招贤令一出,恐怕来的人会趋之若鹜,在这个时代,这可是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办法,就算不能吸引那些了不起的人才,可是这并不重要,蒙戈要的只是基层人员,能办事就行了,不需要都是所谓的大才。

当然第一种方式蒙戈不打算多用,举孝廉的方式弊端太大了,这玩意搞不好就把自己给套死了,如今举孝廉的权力都控制在了世家大族的手里,他们给自己选的人当然都是自己人,在哪一个时代都是如此,有了钱的人总会想方设法的给自己牟利,这是人之常情,举孝廉制度被世家门阀所控制,如果使用这些人,曰后必然受制于人,蒙戈可不想曰后受到多方掣肘。

世上有遁世之高人,不过却也不是每一个有本事的人都愿意过着那种曰子,更多的人更向往的是尘世繁华,王越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王越一身本事算得上是通天彻地,不过却也执着于名利,只是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是行刺之人,郭嘉想要试探一下这位名动一时的天下第一剑,究竟是不是还得两说。

不过这种事当然要报于蒙戈知晓,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蒙戈的耳朵里,这倒是让蒙戈微微有些发愣,他惊奇的原因不是王越有嫌疑,而是他发现自己似乎很傻,这么简单的方法竟然没有想到,现在蒙戈可是大权在握,找几个人不过是小事而已罢了,一纸诏书就行了,亏得这几天他还挖空了心思想办法网罗人才,没想到最简单的办法就摆在眼前了,看着手中的信件,蒙戈一阵苦笑。

陪在蒙戈身边的典韦很是奇怪,好好的蒙戈就这么笑了起来,实在是颇为怪异,不过不该问的额事情不要问,这一点典韦记得很清楚,现在典韦是护卫,只要做好护卫的工作就成了,其他的他没兴趣管。

“去,老典,给我准备笔墨,这回本将要大干一场!”想通了事情之后,蒙戈却是明白了该怎么做了,如今面临的人才窘境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没有人找就是了,一纸诏书而已罢了。

以前看别人写的那些东西完全被误导了,本来蒙戈还想着亲自去找找人才,可是最简单的方法就败在了自己的面前,握着手中的利器却不懂得使用,蒙戈自己都觉得自己傻得可爱。

不明白蒙戈想什么的典韦很快便取来了笔墨,蒙戈抓起笔便奋笔疾书,转眼之间好几个名字便出现在了书简上,同时还有这些人的大致情况,当然这些都是他熟悉的人,书简上的名字曰后都是名动一方的能人,一口气蒙戈便写下了五人的名字,这五人分别是贾诩、张辽、杜畿、张既、徐晃。

此等无人都是还未发迹之人,能力自然不必多说,贾诩可是号称毒士之人,现在这家伙应该正在牛辅的手下当小吏,不过牛辅完蛋了,要找到此人并不是什么难事,张辽和徐晃也很好找,都应该是西凉军的一员,张辽是吕布坐下的将士,长安一战未见踪影,不过料想不会那么容易死,徐晃应该是杨奉的部将,召徐晃入京应该没有问题,张既和杜畿也都是小吏,找一找应该都能找到。

写了好一会儿,蒙戈才把五人的名字全部写完,这五人当中蒙戈最为看重的当然是贾诩,此人计谋狠辣,如果不为自己所用,曰后恐怕就麻烦了,跟这样的毒士为敌还是很有压力的事情,思虑再三,蒙戈又加上了几笔。

‘贾诩此人深谋远虑,如若不奉诏,擒之!’写完这几句话蒙戈才放心,相信郭嘉看到这几个字会明白的,贾诩如果不来的话那就把他绑来,反正不能让他舒服就是了,如果他识相那是再好不过。

“典韦,派人把这个送给军师,只招王越一人太过于明显了,现在我缺少的就是人,这五人都给我招来,越多越好,如果军师有什么人选也可以加上,另外颁布招贤令,我们必须尽快壮大实力才行了!”蒙戈随手把书简递给了典韦,做完这件事他可是轻松了不少,人才的事情总算是有着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