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若再有战祸边衅,朕必永清草原大漠(1 / 7)

加入书签

整个清朝在雍正之前,都是用的大明税法,土地田亩册都是用的万历十五年鱼鳞册,但顺治到雍正年间,鞑清一年能收两千多万银的税赋。

大明田赋商税官厂营收加起来的财政收入,达到了大明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廷议的内容很多,一到年关,这廷议的时间都会延长一些,朱翊镠觉得无趣,终于在他忍不住打哈欠的时候,漫长、枯燥而无聊的廷议,在臣等告退的声浪中,结束了。

“礼部无所谓,但吏部是张党的自留地,先生是不会让的。”朱翊钧摇头说道:“考成法是一切新政的基础,让你学大道之行你不学。”

谭纶甚至把兵部尚书继任人的主意打到过凌云翼身上,大明兵部尚书是要能骑马的人,这是嘉靖年间定下的规矩,操阅军马时,不得乘轿,得骑马进行,京营兵强马壮,总督这等强军军务,那必然要有点本事,京营里李如松这样的人,并不少。

第423章若再有战祸边衅,朕必永清草原大漠

朱翊钧教朱翊镠的的确是平衡之术,就是权力、名声、好处,不完全交给一派的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一家独大,不会发生失衡。

张居正当国这九年时间,他从来没有获得过名声,而王崇古在回京之后,从来没有获得过权力,他也在避免自我毁灭,从来不到内阁坐班,而浙党只得到了名声,无论是胡宗宪平反,还是徐阶之死,浙党都只得到了名声。

朝堂有朝堂的自适应平衡。

而万士和,终于回到了他忠诚的礼部。

“嗯。”

结果现在,张居正要让梁梦龙回京做吏部尚书,这完全打乱了谭纶的安排。

“就是说不会有吗?”朱翊镠略有些失望的问道。

聚众讲学的是罗汝芳,刘应节多少有点躺枪了,出事后,刘应节也找过张居正,但最终未能获得庇佑,彼时是张居正整饬学政的关键时刻,刘应节的同窗之谊和国策之间,张居正选择了国策。

礼部尚书确定了下来,吏部尚书有了缺员,但吏部尚书便不像眼下这般急切了,马自强是多疾致仕,他一走,礼部事儿就没有了人掌管,吏部不同,万士和本来就不怎么管吏部的事儿,是张居正作为首辅兼掌。

“太宰天官之人,拟定上奏,年前廷推便是。”朱翊钧做出了指示,群臣领命。

户部开始汇报初步的审计结果,大明清丈的脚步开始缓慢了起来,从去年的784万顷,涨到了今岁的792万顷,大明南北直隶、山东、福建、江西、湖广、两广、云南相继完成了清丈,四川新都杨氏刚刚解决,剩下的贵州广西土司太多,陕西是土地过于干旱,河南是历代清丈的老大难。

这都是慢工出细活的地方,朱翊钧没有过分的催促。

但是相比较没有大量增长的清丈田亩,让朱翊钧比较惊喜的是,大明今岁田赋首次超过了3000万石,折白银为大抵为1500万两白银,这个数字和洪武、永乐年间大抵相同,和鞑清开国顺治年间,却又有差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