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历史不是儿戏(1 / 4)

加入书签

“这是七国之乱,其重要作用!”姚翁冷笑,“诸侯尾大不掉,你如何解决?一场战争,把诸侯封地,大部分收归汉政权,才是汉武大帝施展雄韬伟略的基础!”

“推恩令!”王娡一字一顿,“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最终,中山靖王之后,会沦为卖草鞋的!”

姚翁被王娡的话,逗得哭笑不得。

“刘邦当年打下天下后,吸取秦帝国灭亡的教训,也为了酬谢功臣,一度恢复了被秦帝国废除的分封制,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分封给功臣和子弟,帝国真正有效控制的地区就是关中和蜀地。”

“后来刘邦灭异姓诸侯王,全部换上了自家兄弟子侄。刘邦在的时候,当然没人敢有想法。可时间一长,亲情自然而然就疏远了,再加上大家都姓刘,凭什么皇位就你们家坐?”

“历史不是儿戏!怎么能乱改?”姚翁吹胡子瞪眼,“七国之乱,造就了一批功侯和新贵,在景帝时期,呼风唤雨,继而影响了汉武大帝统治时期的政治环境和治国策略!”

“历史当然不是儿戏!”王娡怒了,“难道为了印证七国之乱功侯新贵们的得势,就要百姓们捐血献子,战场厮杀?!母失子,妻无夫,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土地荒芜,国力内耗,一场战争,多少平民百姓失去生命!多少家庭从此消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姚翁一挥手,“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是由名人书写的!”

“你这是开上帝视角吗?站在历史的高处,指点江山。你只看到一将功成!万骨枯萎,那也是血,是肉,是生命!”王娡说着泪涌,“生命是平等的,没有人生而高贵!也没有人生来就为让人践踏!”

“以胜负定高低,以成败论英雄!你的历史观、价值观,脱离了历史的本相!怎能以历史的纸张,代替人的生死、岁月的更迭?”王娡逼近姚翁,声音哽咽,“正如你逼我进宫,去给刘启生孩子!为了什么养育千古一帝的历史使命,我多少次悬在生死边缘?多少次忍辱偷生?”

“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招兵买马、不听朝廷诏令,帝国的政令根本通达不了全国。长此以往,汉帝国必然会步入周王朝的后尘,陷入分裂的局面,这是汉政权不能忍受的。与其等诸侯王们做大,不如先下手为强,解决这些定时炸弹。”

“一代君王有一代君王的使命。刘邦是建立汉政权,并稳定统治。诸侯封国,是当时背景下的良策。”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王娡叹口气,“我要好好研读贾才子的《过秦论》,为下一步削藩找到灵感。”

“我不会再任你安排了!”王娡一脸凛然,“既然姚翁让我入宫为太子姬,生养千古一帝,说这是我的历史使命。那,我要为我的子民所想,为大汉江山所想,为我的儿子所想!这,才是我真正的使命!”

姚翁哑口无言,他拧着双眉,脸色阴沉。

“王娡,你以为凭你一己之力,能改变历史的走向?”他语带讥讽,盯着王娡。

“我不是改变历史,也没有想过改变历史。”王娡真诚地望着姚翁,“顺天应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取最优选择。君王慈,天下安,百姓足,难道这不能让文景之治辉煌史册吗?少了七国之乱,汉武大帝就不能建功立业吗?”

“七国之乱,汉政权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麻溜地解决了叛乱。为首的七王,斩首示众,诛族除国,趁热打铁把其他不听招呼的诸侯王,捎带手也给收拾了。困扰帝国几十年的诸侯王问题,不到3个月就解决了,帝国避免了分裂,从此牢牢地统一在一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