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邀请 小镜湖(1 / 4)

加入书签

至于包子,其实还是馒头,只不过更加精致而已,更接近后世的那种包子,上面还有着美丽的花纹,天然的着色。

炊饼,反而是后世的馒头,无馅的那种,只不过是大饼的形状,中间开了十字花。就像后世蒸馒头一样,开的那个口子,俗称开花馒头。

说道炊饼,想起了武大郎,姬庆觉得武大郎之所以卖炊饼而不是包子,实则炊饼更廉价,需求更广。相对来说,馒头,尤其是肉馒头,就贵了许多,普通百姓,尤其是那种小县城中人,恐怕不是谁都吃得起的。

有肉自然要有酒,推杯换盏之间,苏轼尽显文人的情怀,现场吟诗念词,借景抒情,表达与来客共宴这一乐事。

对此,大家都佩服不已。但是想要像苏大学士那样来一首,那是很难的。这种临场发挥,可比预定题目再作诗词可难得太多了。即使拿已知诗词凑数,那也是不成的。人家追问,那就贻笑大方了。

一口东坡肉,甜糯中带着酒香,真是无比的美味。26nbsp;5c这烧肉的火候,恐怕得三个小时小火慢炖,真是美食需要耐心啊。

问了苏轼这东坡肉的做法,出乎姬庆的意料,竟然非常的简单。在姬庆看来,这就是家常红烧肉的做法么。

之所以这么好吃,除了这是东坡居士亲手炮制外,更重要的是材料的天然。单拿这猪肉来说,乃是正宗本地土养的黑猪,完全不是激素催出来的那种。可谓是,美味来自天然。

听到姬庆一行人对东坡肉的赞叹,苏轼也是笑开了怀,分外的高兴。自己饱食一顿大肉,与来客同品美味,还获得了认同,这个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对于苏轼来说,可能比赞美他的几首诗词还让他高兴。要知道,苏轼历史上除了是一位大文豪外,他也是位美食家。

这时候,苏轼的家丁回来了,带回了各色小菜,包子、馒头、炊饼。姬庆他们是突然来访的,加之时间不够,苏轼只能抱歉下用此物招待了。

不过,姬庆倒是聪明,赞起了苏轼过去写的好词来,都是后人对于苏轼词上的精彩评论,看看苏轼如何反应。

姬庆哪里会在意这些,还得说两句劳烦学士的话,要怪就怪他们来的太突然,冒昧了。然后,姬庆的目光,就落到了馒头上。

话说,这个时代馒头包子还没有分野。馒头,其实就是后世的包子,就是有馅料的那种。

苏轼家丁买回来的馒头,就有好多种,有糖肉馒头、假肉馒头、羊肉馒头、笋肉馒头、笋丝馒头、鱼肉馒头、蟹黄馒头、蟹肉馒头、糖馅馒头、辣馅馒头等等。足以看得出来,这家丁还挺用心的。

姬庆尝了一口辣馅馒头,的确很辣,但不是辣椒的辣,而是一种辛辣。这个时代里辣椒还没有传进来,辣味都停留在辛辣阶段。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这辛辣也是难得的下饭口味了。

至于蟹黄馒头,分量十足,此时已经有后世蟹黄包的模样了。只不过,这个头大了很多,是要全都吃下去了。后世的只喝汤,太浪费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