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血色残阳 (2)(3 / 3)

加入书签

说实在的,在日伪军眼皮子地下调整部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伪军尤其是那些日军士兵的枪法的准确率很高,别说以精度见长的步枪,就是轻重机枪的点**度也不是纯粹是依靠火力猛的杨震所部可以相比的。

但就算知道困难,杨震也只能硬着头皮不顾伤亡的在火线上调整部署。没有办法,他不能将手头上有限的力量全部放在只是草草的修建了少量的工事,大多数人只能依靠树木、石块为掩护的山头上,任鬼子一点点的消耗光。

调整完部署,杨震又一次的举起了手中的望远镜。只不过这次他观察的重点放在李延平出击的山沟所处。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杨震的心一直在悬着。四个小时,他知道这是郭邴勋与王光宇在绝对优势的日伪军面前能给自己争取的最大的时间限度。

如果四个小时之内解决不了这边的战斗,就算明知道鬼子可能在南边唯一没有传来枪声的地方设置下了埋伏,自己也只能硬着头皮往里面钻了。

而能不能在四个小时之内解决战斗,击溃眼前的这些日伪军,关键就是李延平能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穿插到位。只要他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迂回到指定的地点,全歼不太可能,但杨震却至少有六成的把握击溃眼前的日伪军。

李延平看着杨震递过来的那支从石井四郎那里缴获来的勃朗宁手枪,略微犹豫,还是坚定的接了过来。他知道杨震在所有的人面前这么说,是担心有人不服从自己的命令。

而这支手枪,自从哈尔滨突围出来之后,一直跟随着杨震。所有与杨震一同从哈尔滨突出来的,现在担任连排长的老兄弟都认识这支手枪。有了这支手枪在,就等于他在场一样,没有人敢不服从命令。毕竟几乎以一己之力将大家从魔窟中拯救出来的杨震威望不是在苇安山一战后才加入这支部队的李延平可以相比的。

要知道,李延平作为抗联四军军长,虽在抗联之中名气也算很大,但这支部队来说还很陌生。很多人还是在脱险之后,才在彭定杰的口中知道东北还有武装在战斗。而之前,这些人听都没有听说过抗联。

李延平对这支部队来说,威望别说与杨震相比,就连与他们共过患难,在老黑顶子山整训的时候,树立了一定威望的彭定杰相比,也远不如。恐怕便是李明瑞都不如。关键的时候,他不见得能够指挥的动。

杨震当着众人的面将这支就像古代那道如朕亲临的金牌般的配枪交给李延平,也有警告随同出击的所有人要坚决服从李延平的命令。

李延平接过杨震递过来的手枪,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略带感激之情的看了杨震一眼,敬了一个标准的苏式军礼之后,便带队出发了。

李延平带着迂回部队出发之后,杨震抓紧日伪军攻击的间隙,迅速的按照作战预想调整了山上防御的部署。并亲自为几门迫击炮划定了射界。

现在山上的兵力加在一起不过一个重机枪连与一个步兵连,虽说在日伪军的波状攻势之下,出现了一定的伤亡。但有一点却是很值得庆幸,就是一番激战下来,至少到目前为止伤亡并不大。

虽说有两挺重机枪损失在日军那几门的步兵炮近似玩命的猛轰之下,但重机枪连的元气还尚存,尤其是弹药还是比较充足的。看到几挺重机枪依旧火力充足,杨震从步兵连的三个排的兵力中抽调出了一个加强了一个步兵班的步兵排与手头仅剩的一个步兵连作为预备队,准备到李延平打响的时候在使用。

这个山头并不大,既然阵地已经稳住,放上一个重机枪连加上一个半排已经足够了。放太多的兵力,无异于给日伪军的炮弹当靶子,是嫌日军炮弹的杀伤力不够大。而按照在面对优势敌人,火力配置前重后轻,兵力配置前轻后重这一部署方式,这样的部署已经足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