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 / 10)

加入书签

听到是难得一见的雪莲,梁成不禁心花怒放,就一个劲地怂恿战堆把雪莲摘下来。战堆也没有犹豫,就上了山。

战堆到底是经常爬山的,不大一会儿就把雪莲取到了手。但这个时候,梁成犯了一个在雪山下的大忌:大声喊叫。

藏族人有个习俗,不允许在山里面大喊大叫。迷信的说法是怕惊扰山神,害怕山神发怒,带来报应。实际上是人的叫声,在高过了一定程度后,其声波会震动雪山上的积雪(很多雪山是不稳定的,轻微的震动就会引起雪崩),积雪就会往下掉,从而引起雪崩。这在古代就会看成神发怒,实际上是一种物理规律。

战堆想让梁成小声点,但为时已晚,山顶上发出一种怪异的吼叫声,雪就冲了下来。战堆没法闪避,也顺着雪,滚落在山脚下。梁成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当他赶到战堆的身边时,战堆已经奄奄一息了,手里还紧紧握着雪莲花。

“大叔,大叔!”

进藏半年后,梁成来到了卡当。当时的卡当比现在还差,还未通公路,连电都没有,小学也还未修,只有几间用土垒起来的房子。梁成来到这里主要是为了研究西藏的本地教——苯教。

苯教是西藏最古老、最原生的宗教。根据苯教徒的传统解释,苯教大体可分两种:第一种是原始苯教;第二种是雍仲苯教。原始苯教偏重杀生祭祀,而辛绕创立的雍仲苯教则不主张杀生。雍仲即为卍,这个古老的符号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有“永恒不变”、“金刚”“善妙”“吉祥”之意,这个符号也象征着集中的能量。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佛教对西藏文化特性的形成有着巨大的贡献,并认为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都是有伟大价值的,同时也否定西藏的本土文化,特别是否定苯教的地位。很多著作都简单地把苯教描写成“鬼神崇拜”“杀生祭祀”或“巫术”等,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佛教入藏前西藏就有了自己的文化,苯教也是西藏本地文化的精髓。

据一些史学家的记载,西藏第一位蕃王聂赤赞普是由苯教的僧团认证并且加冕的,聂赤赞普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的人,也有一些记载说略晚于佛陀。在佛教传入藏地前苯教就已经存在了,它的历史甚至比君主制的历史还要悠久。当然这些都是梁成告诉我的。我没想到他的脑袋里有如此多的知识,颠覆了我对藏族文化的认识。

梁成曾去过苯教的发源地冈底斯山。在苯教的故乡阿里,他观看了最古老的苯教祭祀仪式,并且在一个高僧那里听说那曲这边有一个苯教的古庙,就赶了过来。来到卡当的第二天,梁成找了一个本地的藏族大叔,叫战堆。战堆是一位藏医,以前在采药的时候见过废弃的苯教庙。公元八世纪时,由于信奉苯教的大臣政治势力过大而遭到了王室的忌惮,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开始扶植印度佛教并灭苯。苯教被定义为“黑教”,在藏中地区受到了打压和排斥,一部分苯教教徒就往北迁移,来到了唐古拉山下,继续宣扬教义。

战堆吃力地睁开了眼睛,对梁成说道:

“我不行了,前面的路很危险,你按原路返回吧。记住,千万不要大叫。要不然要受到神的惩罚的!”

梁成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好奇,失去了一条鲜活的生命。难道真的是自己触怒山神,导致神灵发怒了吗?梁成虽然是个无神论者,但在藏地待了这么久,看到过许多传统的仪式,加上许多的传说和很多的神秘事件,再联想到眼前血淋淋的事实,梁成发现自己的唯物观有些动摇了。藏地再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弥留之际,战堆放心不下自己的两个女儿,希望梁成照顾她们。梁成应承了下来。处理完战堆的后事后,梁成把战堆的小女儿查亚梅朵带回了香港接受教育。另外一个女儿格桑梅朵则留了下来,继续陪在母亲身边,继承了父业,当起了藏医。

作为向导,第二天,战堆就带着梁成向西面的大山出发了。两人在山里走了大约两天,来到了那木热阿山脉的雄第斯峰下面一块平地。据战堆说,这里距离古庙大约还有两天的路程。

由于已是下午,天色很快就会暗下来,两人决定第二天再走。梁成架设好帐篷后,饶有兴致地看了看周围的山峰。恰在这个时候,半山腰上的一朵白花映入了梁成的眼帘。

“战堆,那是什么?”

战堆顺着梁成的手指,看到了半山腰的白花。

“那是我们这里的奇药——雪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