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矿税(2 / 3)

加入书签

不出意料的,他发现了丽江的铜矿!

更要命的,他一口咬定,经过科学论证,含铜量最高的一个富矿,就在木增老爷的山寨下面!

显然,此时的木老爷,政治觉悟还有待提高:竟然调集人手,三下五除二地赶跑了杨总的拆迁队。冲在最前面的一个家伙,圆头圆脸一身纳西族民族服装,拎着根棍子——这厮本来拎着长刀的,被木老爷劈手夺过:“用这个”,然后塞了根棍子给他——追了杨总的拆迁队长张安民两个山头。

张队从此留下恐木症,任凭杨总说好说歹死活不在丽江待了,杨总只好把他调去腾越州(今腾冲),主持当地税务局(税厂)工作。

这圆头圆脸打架不要命的家伙,便是谷白桦。

可惜,这一切,都因为一个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

杨荣。

杨荣本大内是尚膳监的公公,见到其他公公们发财眼红了,便向万历进言:“阿瓦、孟密地区有宝井,且有意内附(这两个地方在明缅交界,此时属缅甸,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半独立的部落),每岁可增收数十万两(岁益数十万)!”

无论是当时的朝臣还是现在的史学家,大家称呼起万历大皇帝来,都喜欢加个共同的定语:要钱不要脸——嗯,要钱不要脸的万历大皇帝。

所以,餐厅服务员阿荣当即就变成了享受副部级待遇的云南矿务局董事长杨总。

暴力抗拆?这还了得!杨总急了,命令云南知府熊铎调兵攻打木老爷的山寨。

熊知府当场吓尿了:“杨公公、杨大使,使不得啊!木老爷可是当年太祖爷亲授的世职,也是我大明的知府啊!知府打知府,千古未闻啊公公!这事,往小里说叫混蛋,往大里说叫叛乱啊!”

谁说杨总身上没有能硬的部件?杨总的两手就很硬!怎么可能听你这厮废话,杨总二话不说,一方面上奏熊铎贪墨矿税——嗯,不是你撞的你为啥扶她?哦,错了,没拿好处你凭啥做好事?另一方面以天使的名义调来了邻省的部队,真把木老爷的一个寨子强拆了!

木老爷琢磨了一会,强按下攥着刀红了眼的谷白桦:“别急,还不是时候。你去找一下贺指挥,就说我有事相求。”

那时的国家疆域概念与今天不同。在大明一方的理论认知上,缅甸算藩属国,只不过这个“藩属”可不像朝&鲜那么听话,时不时闹出点摩擦而已。阿瓦部也好,孟密部也罢,甚至云、贵、川、藏一代的土司,朝廷一概视之为“蛮夷”,对其各自的领地不完全像内地一样视为“大明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要口头承认大明的宗主地位,一般而言,自治程度很高,对其相互之间的战争往往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谁打赢了发一道敕书:你就是那地方的王了,以后要乖哦……故而这些地方都不怎么太平。不过,上千年来,中原王朝都采取差不多的“羁縻”政策:一方面用巨大的军事体量保持震慑,一方面给些小恩小惠物质利益笼络,以维持一个过得去的边境安宁的大好局面。

杨总可不管什么安定团结不团结——别废话,大皇帝派咱家来的。忠不忠,看行动!

到了云南,先是在阿瓦孟密一通挖宝石,惹出来一大堆乱子。地方官陈用宾上书向万历投诉:这样乱搞不行啊,容易惹出边患。万历正在美滋滋看账本,“疏皆留中”(扔一边不搭理)。

因为杨总是大皇帝的人,只要皇上不说话,地方官硬是拿他没招,于是杨总继续胡来。弄得当地土司发现“内附(部落做大明的臣民)不保首领土地,而附缅得安全”,从而离心离德。

当地骑墙的土司主动投靠,缅王当然开心。缅人彪悍,急了就搞群体暴力事件。杨总发现麻烦有点大,再胡闹就得硬碰硬来一场灭国之战了。凭他自己的斤量,为了平“边患”,大皇帝是把他送给缅人消消气息事宁人、还是选择一场要花费几百万两的战争,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于是不敢再折腾那里,把目光投向境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