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抗战上海淞沪抗战(二)(1 / 6)

加入书签

关于这个人选,第一要是广东派自己的人。第二,立场最好能在汪、胡两派中相对中立。第三,这个人自己也应该有一定的号召力。

选来选去,广东派最后挑中“国父”、大总统、国民党创始人兼总理孙中山的长子孙科,就由这个中国最大的“官二代”来组建新政斧……

看看这位官二代的政治履历,你就知道“官二代”的优势有多大。

党员是要讲党龄的,孙科是1907年加入同盟会的,资历看起来很老啊。可你再看看人家是啥时候生的,1895年。也就是说,孙科12岁就算是同盟会会员了,12岁的孩子,还在檀香山念中学呢,可就是比不少抛头颅洒热血的志士资格老。

再来看孙科的革命履历,辛亥、二次革命、护国讨袁,当党龄比孙科还要小一年的蒋介石等人冒着枪林弹雨,死中求生时,孙科还安安稳稳的在美国读书。

曰本驻上海总领事和第一外遣舰队司令接连发出威胁,就是傻瓜都知道此事绝不会善了。曰本人的照会发给了上海市政斧,但民众都盯着南京,市政斧说到头得听中央的。

上海市长已经不是张群,九一八事变后,张群此时认为中国正处于贫弱和内战的境地,无力单独抗击曰本。张群的言行引起上海抗曰救国团体的不满,指责张群是亲曰派,因此,他辞去了上海市市长一职。到武汉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党政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政务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武汉行营政治处。上海市长改由吴铁城担任。

而此时的南京政斧,现在正乱成一团,既无决策力又无执行力,更无财力,堪称三无政斧。

现在南京政斧的掌门人,是在蒋介石下野后,出任行政院长的孙科。

迫使蒋介石下野,这样的结果让广东各派系的大佬们都很满意。不过既然蒋介石已经下野了,总得有人来接这个摊子吧。谁来呢?

但这并不妨碍孙科以火箭般的速度在党内窜升。1917年,也就是孙科22岁的时候,他才从美国回国到了广东,就当上了大元帅府秘书,仅仅4年后,26岁的孙科就在广州当上了市长。1923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中央委员一共只有9人,全部由孙中山指定。他的儿子,28岁的孙科就成了九委员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个中央委员。

孙中山当真是“举贤不避亲”。

年轻若真能有为,也算是孙中山慧眼识人了!

本来,最有资格也最想接替蒋介石,就是汪精卫和胡汉民了,费了这么大的力气,不就是为了这个位子吗。可广东派的这两位超级大佬却各有各的派系,谁出面来执政都会遭到另一派的反对,甚至很可能还没组成新政斧,自己就会先打起来,搞不好还很可能让他们深恶痛绝的蒋介石再捡个便宜。

即便汪精卫和胡汉民两人有这个觉悟,肯让出这个位子,他们也不能这么做,他们必须得为自己的派系着想,否则那就是自毁长城,以后谁还会跟着自己跑,为自己卖命呢。

可不是他们两位接任,那么谁又有这个资历,这个职务能先交给谁来过渡呢?

经反复磋商后,双方达成一致。

接任蒋介石位子的,除了汪精卫和胡汉民之外,还真无第三人选,这个位置暂时可以先放着,那是需要包括支持蒋介石的全体中央委员在一起选举的。可出任行政首脑,也就是行政院长的人选可以先推举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