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布局 科技天才(一)(1 / 3)

加入书签

因此,当时各学科的五年规划,都是按照涞源时的情形设计。

那时这些专家们都没有想象得到,仅仅一年内,宋哲武和他的第四路军在人力、财力、设备、设施,工业生产能力,以及控制的自然资源等所有可能影响科研进程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比如说,至少包括巴玉藻、郭文渊、王连章、李明华、郑大章等人在内,就绝没有一个人在当时可以想象得出,当初几十人的研究院,现在仅留学有成的科研人员就猛增至数百人,许多学科的科研力量已经成为国内最强,各科研院所的负责人们,现在已经不再满足于先前制定的那些规划了。

因此,去年底之前,各研究院所的五年规划,都重新进行了修订充实。

提高科技实力,加快建立自己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这是宋哲武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1931年的元旦匆匆的到来了,在人们还没有从近年兴起的公历新年的喜庆气氛中走出来的时候,宋哲武又抬起他那有些疲倦的双腿,走出了已经修缮一新的北方边防长官公署,也就是阎锡山的原督军府。

这段时间里,宋哲武忙得几乎是脚不沾地。

除了视察部署各部队的训练、防务,他还要检查灾民安置、太原行署、绥远、南蒙的各项政务落实、新学校的组建和新工厂的建设情况等林林总总的诸多事务,忙得不可开交。

一句话,时间太紧。

在宋哲武的感觉中,时间的脚步就好像是轰轰的炮声,正在毫不犹豫地、带着巨大的威胁和浓厚的血腥,不断地向他逼近。

不过,宋哲武并没有因为有了诸多的有利因素而忘乎所以,更没有被众多人才们的到来冲昏了头,还是保持着十分清醒的头脑。

虽然他很怀疑,以他一己之力能否扭转历史车轮的方向,可是他必须要这样做,哪怕是能让历史的车轮仅仅稍稍改变一点方向,或者是能延缓一下它的前进速度也好。能让中华民族少流些血,四万万同袍少一些苦难,国家早一些强盛起来,再难的事情他也要去义无反顾地做。

只是“9.18”这个让他心焦的时间节点,他是不可能向任何人诉说的,他并不想被人当做神棍,更不想引起人们的误解。

他昨晚刚刚从包头井岳秀那里赶回来,还没有从旅途的劳累中恢复过来,可今天一大早,又要和箫国栋去晋阳湖畔的第四路军研究院,去审核指导各科研院所重新修订后的五年规划。

审核指导各科研院所重新修订后的五年规划,这项工作是必须宋哲武亲自来做的,因为只有他最清楚原来的历史轨迹,只有他才对时间的紧迫感感受的最为明显,也只有他才最清楚、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正确的发展方向。

本来,第四路军的这些研究院所在涞源时,就已经有了五年科研规划。不过,那时宋哲武还没有夺取山西,宋哲武那时也不可能把他要夺取山西的绝密计划,透漏给这些专家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