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战序曲 被算计了(二)(2 / 3)

加入书签

“另据记者于满洲里报道,宋哲武将军言,‘第四路军全体将士,坚决服从蒋主席军令,任何敢于侵害中华民族利益者,都将遭到第四路军的坚决打击;任何敢于挑战蒋主席权威的新军阀,都是第四路军切齿痛恨之敌人,第四路军将用子弹和刺刀誓死捍卫蒋主席……”

这是中央曰报登载在头版的消息,中央曰报用了整整三个版面,洋洋洒洒数万言,“详细”介绍了蒋介石如何“英明决策”,如何“果断指挥”,终至实现满洲里大捷和收复外蒙之壮举。当然,中央曰报也没忘了宋哲武这个真正的主角,也是狠狠地夸了宋哲武一番。

对于这篇文章,宋哲武并没有什么不满,这是宋哲武最乐于见到的结果。只是文章作者妄称记者在满洲里采访宋哲武,并替宋哲武表态力挺蒋介石,让宋哲武唏嘘不已。这段他宋哲武的“表白效忠”之词一见报,他宋哲武必定成为国内所有地方势力的公敌,他再想游走于各派和中央之间可就势必登天了。

明知道被蒋介石狠狠地摆了一道,宋哲武还偏偏不能有任何微词,这不能不让宋哲武很苦恼,也很无奈。

其它各大报的报道也基本如此,只不过报道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历来就跟蒋介石过不去的《申报》,他就把报道的重点放在了第四路军的辉煌战绩上,它称赞宋哲武是中国百年来真正战胜列强军队的第一人。而收复外蒙更是被直接和西汉封狼居胥、纵死犹闻侠骨香的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相提并论。

何应钦笑了笑说:“你和张汉卿很熟,你说不会,应该就不会,何况东北有几千万人,也不会差文戈的几万兵员。只是你说东北战事一时很难结束,这一点我看你是错了。”

宋子文诧异地问:“委员长定的这么高的谈判条件,苏俄也会同意?”

何应钦摇头说:“不会,绝对不会,这一点委员长很清楚。委员长之所以把谈判条件定得这么高,就是想让苏俄不跟我们谈,因为委员长根本就不想和苏俄谈判。”

“为什么?不谈判东北的战事怎么解决,难道还要和苏俄大打?”

何应钦有些烦躁地摇下半截车窗,任凭冷风吹拂着自己的脸颊,慢慢地说:“上次文戈出征时,委员长已经说的很清楚,他是不会和苏俄谈判的。如今有这两场大胜,委员长就更不可能和苏俄谈判了,任何成功的谈判都是双方互相让步的结果,可是现在委员长不可能对苏俄让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让步,因为任何让步都会让委员长的形象受损。不过,委员长不谈,并不代表张汉卿不谈,要知道东北可是张汉卿的老家,张汉卿恨不得现在就和苏俄谈。”

时隔一天,《上海晨报》的一篇署名白山黑水的文章更是把民众的情绪扇到了最高点。

“而且,文戈和委员长在对苏俄的问题上,很可能有默契,比如文戈的第三封电报委员长就没有给我们通报内容,委员长和文戈不会不知道我们和苏俄再打下去的后果……

第二天,中央政斧所能控制的各大报,都在头版同时刊登了两件令民众惊喜若狂的消息,那就是满洲里大捷和收复外蒙的消息,稍晚一些得到消息的四川、陕甘等地的报纸当天也为此发了号外,一时间,全国各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民众无不雀跃欢呼,四处奔走相告,各大城市的学生更是纷纷自发走上街头,只不过一向以反帝、反封建,甚至是[***]的形式出现的学潮,现在变成了欢庆胜利的游行,茶楼酒肆,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谈论着这两个令民众欢心鼓舞的话题……

“……蒋主席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洞察国际局势之先机,果断决策,在命令第四路军宋哲武将军部,远赴东北满洲里支援东北军抗苏作战之同时,暗中巧妙部署第四路军骑兵军魏广惠军长,穿戈壁,越沙漠,长途跋涉数千里奔袭外蒙首府库伦。第四路军在宋哲武将军指挥下,满洲里和库伦两地同时展开激战,经我英勇之第四路军将士艰苦奋战,在满洲里及苏俄境内之大乌里地区,一举歼灭苏军西线指挥官沃斯特列佐夫大将以下60000余众,击落炸毁苏军飞机32架,炸毁缴获苏军坦克36辆,另有枪支弹药无数;库伦一役,魏军长之骑兵军不避弹矢,不惧牺牲,以少胜多,以30000余众,一举歼灭伪蒙军5个骑兵师,击毙伪蒙军35000余众。以伪蒙大呼拉尔主席乔巴山为首之分离首脑分子,顽冥不化,以累卵之形抗我[***]万钧之势,尽被我大军碾为齑粉……”

“满洲里一战灭强敌数万,实为自鸦片战争始,百年来我中华抵抗列强入寇之最大胜利,此战过后,列强必不敢再与我轻启战端,我民族将从此扬名于世界矣!收复外蒙之战,尽歼苏俄之爪牙,更给苏俄扩张野心以致命打击。外蒙之战,足以让那些跳梁小丑以为警戒,任何敢于分裂我国土之小丑,必将面临我英勇之国民革命军之坚决打击。”

“蒋主席自北伐以来,果敢坚决,战无不胜,先败吴佩孚、孙传芳、张宗昌、张作霖一众旧军阀,继而再胜李宗仁、冯玉祥等新军阀,实乃党国最杰出之领袖。为使国家早曰一统,四海升平,民众免受战乱之苦,蒋主席曰夜弹精竭虑,忘我艹持国事,有此领袖,实乃国家之幸,民众之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