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1 / 3)

加入书签

毕竟周帝此次龙颜大怒,几欲废掉太子,若非赵信之出面请求,东宫易主是必然之事。

所以,在一部分朝臣眼中,即便太子仍然身居储位,比起从前,在周帝心中却已然失去了固有的优势和地位。

这个时候,素来与太子针锋相对,势如水火的高珩,就成了众人眼中最有可能扶摇直上,将太子之位取而代之的不二人选。

然而,正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太子此次离宫守灵这一事上时……

身在正和宫中,在众人眼里因为太子一事而一直郁郁寡欢的赵皇后,却秘密地面见了一个人。

三天后,太子便启程前往距离京城三十里处的骊山裕陵守孝。

随着东宫以及宫内一干人等都被封禁,此次出行所有跟在太子身边的人都是周帝所派,目的自然也是为了时刻监督和洞悉他的一举一动,看他是否真有悔过之意。

周帝最后之所以会选择以这样看似不痛不痒的惩罚手段,并非是因为他这个父亲仍旧有所偏私,而是自有一番思量与考虑。

在他看来,既然太子此刻仍是储君之尊,比起闭门幽禁这类司空见惯的惩戒,让其远离皇宫,远离朝堂,去一片清净之地静思己过,等同于免除了太子手中的所有权力。

不仅让他暂时无法干预朝政,也算是对他背后那股势力的一种警示与制衡。

而这个人,正是前几日在书房中助高珩揭发太子的南楚皇子,元鹏。

元鹏虽然与太子互相勾结,却一直未曾单独见过赵皇后。

加之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西北战事一直僵持不下,成了周帝这些日子以来最大的心结。

若在这个时候传出消息说国本储位有变,不仅会动摇民心,更会让周边那些对大周心怀不轨的各方势力趁机作乱,对整个局势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因此,按照太子平素受命出京的架势和他喜欢耀武扬威的个性,架势排场必然要声势浩大。

但是这一次却走得格外低调沉寂,并不想被太多人所知晓。

也因为此次东宫遭逢变故,朝臣们表面上都不动声色,静观其变,暗中却有一些原本支持太子之人开始心中打鼓,开始有意无意地向高珩靠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