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渤海讲法(2 / 3)

加入书签

“哲学不反对假说,更加不反对个人对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阐述。因为从客观上讲,没有这种创新和阐述,我们永远也得不到共识到底有多少。哲学确实只挑选其中被大家都认可的部分作为哲学主干。但是我们不反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高继冲在阐述对世界观,时空观,历史观之前,就相持阐述的哲学的基本观点。

吕岩是第一次听到高继冲阐明这一点。

高继冲在阐述世界万物关系,进化带来演变历史,演变带来的时空变化,这些其实都是道家的基本观点。但是又可以说是从易经和道德经开始之前,巫家的基本观点。

关于雾灵门,就算是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精于“术”。即便是巫,早期也都是源于“术”,而还没有到“法”的地步。

“法”与‘术’,不管是巫家,还是道家,都认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法能够阐述天地之理,而术只是一种运用。

所以雾灵门认为天师道的阵法,已经脱离的阵术,而是到了法的程度。所以对天师府,雾灵门还是十分尊重的。

而不管是雾灵门,还是红梅寺,都认为渤海所创的科学,也只是术的一部分,只是分门别类,进行了分科而已。

吕岩为了打消他们的这些看法,让高继冲每天讲一堂哲学课,知道冀王柴宗谊感到纯阳道场。

“所谓哲,三人同参,就为哲。它不是一家之学,任何一家之学,都是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假说。而至少集合三个人的意见,求同存异,获得共识的部分,就是哲学。从这一点讲,渤海的所谓哲学,不过是集合前人之学而已,实在不值得有什么可夸耀的地方。”

高继冲其实不想让任何一家成为所谓的国学,这和大汉独尊儒术有和区别?

就算是吕岩是高继冲的老师,就算吕岩极其推崇道术,而且有把高继冲往道术上领的意思。但是高继冲不能真的独尊某一家。

“正因为这样,我认为哲学至少有两大特点,第一,就是变,就是易。易经阐述的基本观点,就是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在变化的,我们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事件,而并非物体的本体。只是这个变化有快有慢而已。”

“哲学的第二大热点就是平衡,儒家因为更加注重运用,所以把它叫做中庸。但是我认为万物在变化之中,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就是变化的基本规律,而可能产生的异变。也就是同和异。同总是绝大多数,但是区别食物,确实靠异来实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