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第一奢侈品------缂丝(2 / 3)

加入书签

罗爷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那种扇子好像在江城也就卖一两块钱,要是缂丝的话,十几块撑死了吧?

宋青云伸出了一根手指,“小的、便宜的,六百,稍微好一点的,能看上眼的,一千块!”

“多少钱?”罗爷听完差点没蹦起来,一把扇子要上千块!

“不是,它就算在费时,也不过就是真丝的而已,卖上百我都能理解,上千块?宋会长,有些扯蛋了吧?”

宋青云点点头,首先来说,缂丝必然用真丝,通常以较细的生蚕丝为经线,也就是竖向,以柔软的彩色熟蚕丝为纬线(横向),来表现丰富的图案色彩;纵向的经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横向带有颜色的纬丝,仅根据图案花纹跟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简单点说,就是根据图样变一色就要换一色梭。

“罗爷,这么跟你说吧,缂丝作品最为精细,它不仅仅用于皇帝的龙袍,其实还能编织很多书画作品,其中最难的就是字画。”宋青云在旁边跟罗爷说着,缂织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技艺功底,还要有极高的艺术悟性。

缂织的过程中不但要呈现出完美的图案,还有将细节都呈现出来,“比如说一副字,不单单要将字缂出来,还要注意作者的笔锋、力度、习惯等等。这么跟你说吧,我们所见名家字画下面的题印,就算是那种红色的印章,都要清晰的表现出来。”

“这种印章,想要缂织出来,极具难度,通常要将一根蚕丝分成四到五份,一点点地织就,在缂织时多一丝都可能破坏画面美感。”

陈阳在旁边听宋青云说着,这高手就是高手,东西放眼前,扫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就像宋青云说的,缂丝易学难精,一位成熟的缂丝工艺者,首先要经得起寂寞,妇人一衣,终岁方就,寒暑交替的枯燥与寂寞唯有手艺人凭一颗守艺心,在如梭岁月中静静度过。

据自己所知,苏州缂丝画也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家织。2006 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缂丝又作为我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2023年的统计,全国在册的缂织师傅,仅仅有300多位,几乎全都在50岁以上了,眼睛都花了,能织的越来越少了,缂丝这门技术也面临失传的境地,不由让人惋惜,毕竟年轻人学的越来越少了,又有哪个年轻人能耐得住寂寞,每天坐在织机前一坐就是一天,但仅仅能完成几厘米、几毫米呢?

“啊!”罗爷听完大吃一惊,就这么一副东西,居然这么复杂?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看宋青云,又看看姜玉梅,“姜老,是么?”

姜玉梅点点头,“简单点说,皇家一位成熟的缂织工,一天也就能织上几厘米,要是遇到复杂的图案,一天下来能织出几毫米,都是高手了!”

“罗爷,咱们不说这缂丝图是真的还是假的,您知道咱们到夏天,大街上卖的那种纱质的团扇,要是到了苏州,买一副缂丝的团扇,现在得需要多少钱?”宋青云向罗爷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