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董其昌临淳化阁帖(2 / 3)

加入书签

“法帖,意思就是书法的帖子。”

陈阳无奈的看看眼前这几位,向他们解释着说道,“在唐的时候,由于帝王的喜爱,出现勾摹前人墨迹集帖,即《万岁通天帖》。到了宋代的时候,人们将历代名家书法墨迹,将其镌刻在石或木板上,然后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或册的刻帖。这种刻帖既使古人的书法得以流传,并扩大其影响,又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故又称之为法帖。”

听陈阳这么解释完,所有人都微微点点头,表示明白了。陈阳侧头看看宋青云,示意让宋青云给自己讲讲董其昌的书法,毕竟自己在书法这方面,不是很擅长。

宋青云双手扶在桌子边上,看着眼前董其昌的字帖,“董其昌,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风格,可谓是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他家众多大家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又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这位董其昌,可是我国书画史上的一位大师,他承上启下,引领了明末清初以来的我国书画,”陈阳看着眼前董其昌的作品说着,随后微微一撇嘴,“只是这人品行......”

说道这里,陈阳摆摆手,表示先不提董其昌的做的那些事,但在字画方面的成就,还是非常卓越的。说完了董其昌,接下来就说说他临摹的这个淳化阁帖了。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传统法式,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

《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宋淳化三年(992年)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

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因而初期的拓本就显得异常珍贵,被视为宝物,价值连城。

“哥,你就直接说,这是干啥用的吧?”秦浩峰在旁边开口问道,“一会这个贴,一会那个贴的,弄的我都想来个锅贴了!”

几人听完瞬间笑了起来,柱子在旁边笑着碰了一下秦浩峰,“切,这都不懂,说白了就跟庞中华钢笔字帖一样,就是古时候人用来练字的呗!”

陈阳笑着摆摆手,柱子的这种解释只是其中一点,其实最早的贴并不是用来让人们练字的,如果是用来练字的,那么在纸张发明之前,用什么来练字呢?

“帖,书法艺术载体之一。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大都将文字书写在竹或木制成的薄而细长的片上,称简牍或简书;或者书写在丝织品上,称为帖。在造纸发明以后,凡书写在纸或丝织品上的、篇幅较小的文字均称之为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