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章 群众集会,外籍记者却得到了自由采访机会(3 / 5)

加入书签

“我倒是觉得他讲得有理,看看吧,那些人脸上发自内心的喜悦,眼神中的敬仰和崇敬,值得我们用镜头、用声音来记录。”同行转头对着一位秧歌船的老汉微笑,愉快的接受了老汉的邀请,跟着节奏扭动起来,他的步伐是凌乱的,身姿也笨拙,时不时引起周边人善意的哄笑。

远远看去,吴越就像是踏着彩龙在前行,走了一段,龙灯队停住了,前面是排列整齐的腰鼓队,一招一式遒劲有力,有西北汉子的彪悍,又有江南人的细腻。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队打头鼓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鼓面很大,直径超过一米,男人赤膊,露着黝黑健硕肌肉,粗如儿臂的鼓槌一上一下,颇有顶天立地的气概。

突然,男人左手鼓槌高举,鼓声停了,“咚!”鼓槌击下,锣声停了!周遭一下静了许多。

男人下了鼓架,请吴越上去说几句。

有没有人组织你们过来?记者们都诱导性的发问,可他们得到的答案惊人的一致——说啥?组织?吴难得回来一趟,咱们老百姓表示表示不应该?你去问问其他来的人,没有吴,他能过上好日子?

如果没有一旁陪同的干部解释,正义心强的群众险些出手把这些看起来有点不怀好意的记者扭送去机关。

新闻记者们商量后决定——采访,继续采访,没有人为组织,人民能主动来欢迎一位离任的官员,这绝对也是华夏的一个新闻热点。

吴越礼貌的点点头,“他们是我的亲人,我呢,也是回老家来看看。”

“请问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应当受到这样的隆重的欢迎?”一位操港台腔的记者问。

吴越站上半人高的鼓架,举起四面手挥舞示意,又往下一压,所有人都不再说话,眼睛一齐看向吴越。

“乡亲们,很感谢你们来看我。你们有的从很远的地方来,道路又不好,辛苦了!”吴越鞠躬,又说,“你们有的地里还有没干完的话,有的放弃了休息,有的今天还没有出摊,我很过意不去呀。”

吴越再次鞠躬,群众报以暴风骤雨般的掌声。

“我虽然离开了滨海,可我和孔、姜县长制订的发展规划还在,道路会一年年变好,你们的生活也会一年年变好。”吴越高举着手指点着,“在海边有蓬勃兴旺的养殖业基地,在广大的农村,新型经济作物推广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工业集中区,那些企业也在健康的发展,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工人。我脚下的老县城,不久的将来会整体成为一个旅游区。旅游区的建立,不但生活在县城的人可以直接受益,我想它的辐射必将达到全县,因为它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创业机会,这个机会是面向全县开放的。”

“乡亲们,我要说一句,富了莫忘教育投入,通过教育你们子女以后的道路将会更广阔,留下来建设滨海可以,去外面的世界也可以。”吴越回头看看孔立等人,“我在滨海工作期间,做了一点工作。这次我回来,深有感触的是,孔和姜县长他们做了更多的工作,也更卓有成效。有孔、姜县长他们带领,有你们的支持,我完全可以相信滨海县的未来必将更美好!”

吴越摇摇手,“不。我没有想过他们会来欢迎我,我刚才已经说了,他们和我是亲人。我问一句,如果你回家想过家人会这样欢迎你吗,即使你为家里做了些贡献,就应当受到这样的礼遇?”

“那么,吴,你能简单讲讲你为他们所作的贡献?”港台腔的记者又问。

吴越淡淡一笑,“我所做的都是应该和必须做的,那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职责所在。古人也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时代在进步,难道今天不需要如此?”指了指人山人海的人民路,“对不起,今天是亲人的见面,不是我的记者招待会。如果你们愿意,请加入吧。”

记者们还要纠缠,龙灯队舞动着彩龙把吴越簇拥起来,龙灯指引着巨大威武的龙头,慢慢向前。

记者被冲散了,一位记者悻悻的对身边同行讲,“这位吴还真不愿意配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