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章得失(3 / 5)

加入书签

简单而言,就是任职期间难以看到表面的政绩,试问有几个上级领导有这个耐心看你原地不动干上几年甚至十几年,这份功劳很大程度是便宜了恰逢其会的后来者。

“老孔,你来谈谈想法。”吴越收回视线,转而看向孔立。

孔立理顺纷乱的思绪,笑笑,“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这样最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你我就当个奠基人吧。”

孔立的话语中有些不甘被吴越敏锐的捕捉到了,他理解这种思维,否则华夏官场就不会出现“政绩工程”这个词。

“老孔,登泰山而小天下,咱们当干部的,有时要尝试越级思考问题,不能光顾着眼前一时的得失。胸中格局一小,谈何进步?”

车行驶在县城年久失修的柏油马路上,时不时的颠一下。

“还真像在越野。”吴越看着车窗外的马路。

这是委婉的批评,孔立脸红了红,县城建设跟不上,他这个县长难辞其咎。

“吴书记,是该动动大手术了。”孔立接上话头,“等到财政上充裕些,先把几条主干道修一修。”

吴越打量着道路两旁杂乱无章却又拥挤不堪的街巷,“这个手术不容易,失血太多,输血又跟不上,会出乱子的。简单动一动吧,治标不治本还是个半拉子手术。”

孔立点点头,这番话里蕴含的信息实在太多,他必须消化一下,有些观念一下子要接受还有点困难。他不是吴越,很少接触高层次的人物,看待问题局限性就大了。

本来话不必太透彻,有些东西意会比解释好,但考虑到孔立的整体素质终究还是不错,吴越又加了几句,“老孔,我在监狱当办事员时,考虑的就是整个监狱;在袁桥当副书记时,考虑的是整个袁桥,所以一旦到达这个位置,干起工作就游刃有余了。高层领导看待一个基层同志是否值得培养,格局大小是个重要的考量。胸中无竹,怎画竹,胸中无山,怎画山?治理一个县的思维怎能治理一个市?”

孔立的眼睛闪现出光亮,他有些感激又有些羞愧,“吴书记的话醍醐灌顶呐,我会尽快会同城建、规划部门的同志,拿出县城整体搬迁的可行性方案。”

吴越的意思孔立大致明白:光是修修补补,城市面貌还是难以改观,也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节奏,可要推到重来,钱从何来?历史的欠债,短时间怎么还的起。

“老孔,我老家平亭也有几次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改一次缓解四五年,看看跟不上发展了,又改,单单一条人民路主干道从两车道、四车道、改成现在的六车道还是不够人走车跑。动了马路,就要拆迁两边的房屋,有时看看这些刚建了不久的大楼被推到,真是心痛。劳民伤财,要不是造血功能强,我看政府的麻烦就少不了。”

听这话的意思是说县城道路太窄,可刚才说动不了大手术,怎么的一会又要割肉截肢了?孔立心里糊涂,也就不随便接话。

“平亭的做法有规划上的失误,无远见、对发展速度估计不够,可也有迫于无奈的一面,人多地少哪有整体搬迁的可能,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辗转腾挪还不就是原地打转,所以现在提出一个口号‘向高处要空间’。”吴越没有在意孔立的神色,依然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

县城整体搬迁?孔立终于听出味了,他被吴越大胆的构想吓了一跳,这不是放弃手术重造新人嘛。不过细细一想,也只能如此,县城东面、南面都大量可供新县城建设的土地。尽管投入资金是个天文数字,可比起拆建还是少了许多弊端,不用折腾老百姓,政府也少了对立面。规划超前一点也没关系,建设分期、资金投入分期,唯一的缺点就是短时间看不出成效,缺乏执政的亮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