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径火炮(3 / 3)

加入书签

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找到合适的金属作为涂层,并且把涂层,合理涂抹到的金属上面,暂时用喷涂的形式,赵信做出来的喷壶,可以进行简单的喷涂,哪怕提升的幅度并不高,却比原始的高的多。

火炮的问题,比起机枪的问题,更加容易解决的,只要材料和炸药得到解决,制作出他们并不难,定海军在拥有了足够的材料和火炮之后,开始不停的放大,本身前装炮的时代,基本上都是150毫米以上的,后来铁炮和后装炮,伴随着炸药威力的提升,缩小了口径,在消化吸收之后,了解了火炮的基本原理之后,又向大型化发展,大口径火炮开始层出不穷的出现了。

从200毫米开始,250,300,350,甚至是400,火炮的口径越来越大,在现代火炮的推动之下,威力当然是倍增的。

定海军拥有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是从技术累积,还是从远见上面,定海军应该是超过的20世纪初的世界列强的,

可是,陆军还好说,很多的东西只是一个创意,不算很大的东西,有了定海军在材料上面的优势,打磨一下,实验一下,就可以制作出来,甚至那些超级的火炮,都可以做出来,因为赵信的喜欢,还有火炮研究者的努力之下,大口径火炮已经逐步的提升,从200开始,现在已经接近到400毫米的程度,这样的火炮,就算是放在21世纪,都称之为可怕的大炮,更别说在这个时代,11世纪,那简直是黑科技一样的存在。

跟枪械一样,火炮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并且在过去的几年之中,也进行了几次的提升。

结构,设计方案,甚至是材料本身,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逐步达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

不要小看这个变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那个时代,已经是坚船利炮的巅峰了,在一战前,一战时期,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主力舰的对垒,更大口径的火炮的诞生,从无畏级到超无畏的进发。

蓝水海军,这恐怕是后世中国的痛,为了突破第一岛链,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承受了一定的伤害,也就是在第一艘航母出现了之后,才算拥有了远洋作战的能力。

定海军在钢铁上面的优势,一旦解决了炸药的性能问题,制作出大口径的火炮,几乎不存在任何的问题,更别说,定海军还拿出了,管身自紧,外箍,还有材料淬炼,还有强化图层等一系列的材料,这些材料,加在一起,别说是定海军在材料上面还很行,哪怕不是不行,都能够制作出超过这个层次的火炮。

管身自紧说白了,就是在制作完成之后的处理,对于内堂加大压力,让材料在压力之下,相对结合,这样的表面,对于爆炸产生的冲击,抵挡的能力很强。

外箍,就更加的简单了,就如同木桶一样,一个个木头形成的筒,如果没有外箍的话,就无法把水桶固定好,支撑足够的重量。

火炮也是如此,有时候,有外箍可以增加火炮的强度,甚至比较容易的达到。

金属涂层,这个后来,可能经过无数的尝试,最终才做出来的东西,在这个时代,也是赵信首先提出来的,别的不说,镀金这个概念,在后世,是一个烂大街的改建,把一些强度不足的金属,用镀金的方法,加强表面的强度,这样起到耐磨和减轻重量的作用。

在后世,一些高精尖的设备,为了减轻重量,大部分都是镀金,而一些塑料材料,用镀金的方法,增加表面的性能,可是整体的质量却有巨大的降低,这个在飞机,等航空器上面,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