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2 / 3)

加入书签

在这个心的船的设计之中,放大是肯定的,从300到400吨左右,一下子提升到1200吨到1400吨左右,等于一下子扩大的3倍以上,代表着抗风暴的能力提升了很多,同时,一些独特的设计,船体还有上层建筑的设计,都是比较符合的船只的性能的,在遇到这样的风暴,沉没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很多。

当然了,考虑到驾驶的习惯,还有无缝连接的关系,一些特点还是跟之前的船差不多,要做到这一步,很是显示功力。

这样的船,暂时开工兴建了30艘,基本上,都被送到了庄吉这里,未来,经过测试研究之后,最终确定型号之后,才是大规模生产。

庄吉用了3天的时间,认真的挑选,终于把船挑选好的时候,飞剪船也抵达了中部一号,在看到了这样新式的飞剪船的第一时间,他就把原来挑选的船,给抛到了九霄云外了。开玩笑,明显更庞大的船,还是船舶研究所,花费了几个月的功夫,研究出来的新一代的船舶,肯定比原来的强。

庄吉直接就挑选了60组人,开始开着这个飞剪船去了蓝光岛,也是在上手之后,才感觉到这个船的不同。

更大的船只,可以支持定海军,不停的攀升,不断的扩大的搜索的范围,为迈向美洲的道路,打下基础,这个得到了整个国家的支持,单纯一线的探寻人员,就超过了3万人,后续支持的,也差不多有15万人,两者加起来,差不多20万,人员虽然不算很多,

可是对于目前的定海军来说的,能够抽调出20万专业的技术人员,已经算是不错了,定海军有多少适合航海的,愿意在海上不停的冒险的人,几乎都被派到了这里,而且在后续的工厂之中,也针对了他们的实际情况,还是使用的某些习惯的,生产了大量的补给物资,正是这些,不停的推动的探索的继续。

当对于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的探查,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关于飞剪船下一个阶段的设计,也基本上完成了。

之前,是靠近陆地,或者说,距离陆地比较近的,如果遭遇到了问题,只要向回开,总是能够抵达陆地上面的,认准方向就可以了。

可是在未来,对阿留申群岛的探查之中,就不是这样,大海茫茫,只有这么呈现出环形的岛屿,甚至岛屿的数量,更海洋的庞大相比,根本无法相比,这种情况之下,船越大,代表着容错率就高。

首先是操控性,各种机械的使用,汇成了一个体系,一旦风力发生变化,通过简单的几个调整之后,就可以获得最好的角度。

到了赵信这个层面,甚至说,目前庄吉的这个位置,面对着大洋的探查,肯定不会心慈手软,必然会有人要做出牺牲。

可是这个牺牲并不代表着无畏的牺牲,之前的飞剪船,速度快归快,可是面临着风暴的抵抗能力,实在太差,适航性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吨位。

500吨的船,跟1000吨的船,抗风浪的能力肯定不一样,一艘几十吨的小的风帆,哪怕集中了21世纪的高科技的,他抵御风浪的能力,也未必不得上一艘最简单的2000吨的渔船。

这就是吨位带来的好处,为什么军舰抵御风浪的能力强,船的科技含量是衣蛾方面,更重要的是吨位,只有军舰,才能够不遗余力的堆吨位。

千岛群岛这些维度,因为是高纬度,不会有热带附近的热带风暴,也就是说,不太会有超过12级的风暴,可是八级以上的风,对于飞剪船的影响非常大,沉没的船只之中,其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因为风浪太大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