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劳务抵达(3 / 3)

加入书签

流水线的容错率极低,真的出现了太多的错误的前提下,效率提升还不如非流水线了,那就放弃了定海军的很多长处了。

1万人只是一个开始,这些人融入到了定海军,从事最底层的工作之后,然后后续的工人也就会逐步的融入,最终弥补现在出现的工人缺乏的问题。

看起来这些人从事的只是最底层的工作,看起来,有些对不起他们的工资,可是实际上,整个定海军的工业体系,工厂之中的各个工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定海军这些年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体系,哪怕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个三四个月的学习,也能够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这样的技术水平,再来做这些简单的工作,实际上是浪费的。

有了这些新人存在,那些更高技术的,可以从事更加的重要的工作,实际上,整体的效率是提升的,在这样的提升条件之下,增加的那些工资,又算的了什么。

这是专门从工业和工人上面,如果从吸引人口这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总之,在人口这一点上,还没有开始的前提下,定海军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北宋看着冤大头的劳务输出费用,在定海军而言,只是一个基本,甚至单纯工资就可以抵消了的,更不用说他们创造的价值。

只要发展上海,以此为依托,辐射整个长江流域,会带动一大片,哪里天然的会成为各方面的中心,并且足够的安全。

在没有长江大桥的时候,哪怕是强横如同英法,可以把清朝按在地上摩擦的强国,他们的舰队,也大部分都不会越过南京的,在武汉的只是少数小船,在万吨商船都可以进入到武汉的前提下,不说是战列舰了,一些重巡,甚至是轻巡,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长江水道,就是一个天然的保护伞,进入到南京还好办,一旦上溯到了武汉,一旦中国破釜沉舟的,堵塞长江水道,那就真的是瓮中捉鳖了。

实际上,在抗战时期,也有类似的操作得,江阴要塞争夺,就是如此,阻塞了长江水道,这是一个悲壮的,以弱胜强的悲歌,为的就是防止日本借助着优势的海军,从长江一路的上溯,那样的话,不但整个中国的南方要出问题,甚至大量优势海军,在中原,以武汉为中心,将会更加的可怕。

这个时代,北宋就已经是整个世界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了,赵信控制定海军,科技又远在北宋之上,只不过,现在,长江流域还没有落入手中,目前港口的开发,只能够立足于定海军,琉球,济州岛这些岛屿,陆地上很少涉足,可是就算如此,未来的定海军,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港口枢纽。

迁移过来的庞大的工业,当然了,原来已经在琉球,海南建立的工业,暂时没有动,以沈阳附近的庞大的工业区的建设计划,整体会非常的庞大,会把整个定海军的工业扩充到相当的程度,工人的缺口还是有的,特别是这些最基础的,使用劳动力的这种。

这1万人,将会填充到一些重工业的企业,虽然定海军的机械化程度很高,可是这个机械化,是在没有蒸汽机的前提下,在没有蒸汽机的前提下,一些机械都是在畜力和人类的双重作用下运作的,部分可以选择水力,却不算很多。

河流的季节性相当的强,在下雨和没有雨的时候,强度也不一样,要选择一个相对平稳,流速没有多大变化的河流,甚至还需要修建水坝来控制流速的,以保证大部分的时间,都相对比较平稳的流动。

如果定海军是曾经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的话,就不必这么的麻烦,在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的产值才多少,一条泰晤士河,河流就够了,至于流速的快慢,对于他们而言,还没有意识到,流速快的话,就快一点,流速慢的话,就慢一点。

可是定海军,从最开始,就是普及了流水线,流水线最重要的是稳定,连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注意到,忽快忽慢的流水线,就算是再怎么熟练的工人,又怎么的适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