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3 / 3)

加入书签

当时的韩琦,对于工匠,并没有多么的重视,当时又不是全面的了解,只是知道了一点点之后,就没有再加深下去,现在富弼重新提起来之后,顿时仿佛打开了一个尘封的记忆,看样子,这或许就是定海军强大的根源吧。

韩琦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选择,把富弼总结出来的东西,都给记录下来,用最快的速度,把他们在北宋,在汴梁重现出来的。

富弼的信很长,之前所说的分工合作,只是整个书信的前面的一个部分,后面还有。

不过在用了不短的时间,把富弼整个信件都给看完了的,韩琦的表情有些古怪,在之后大量的篇幅之中,富弼所说的核心就是一个简单的目的,加薪。

升职加薪,这对于普通人,或者小官小吏,他们希望升职加薪,可是到了富弼这个层次,还要升职加薪,再升职,就只有三大了,枢密使,首相,三司使,这三个,那个可以让给富弼的。

再说了,整个北宋来说,真正有30亩地的有多少,这些人,又有几个,是愿意下地。

这么算下来,就算是一年收入50贯,跟万贯比起来,也有200倍的差别,这或许就是定海军强大的根源吧。

实际上,从北宋开始拥有工厂开始,下地已经不是最好的挣钱方法了,按照目前北宋的那些工厂的统计,平均每个人的年创造价值,大概在400贯到500贯之间,远比种田高的多,可是跟定海军,还有巨大的差别。

当然了,富弼在这一次的定海军之行,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的,只不过这些东西,暂时还没办法确定下来,富弼只能够通过私人信件,跟韩琦沟通,这个沟通的结果就是,他让韩琦尝试一下,流水线。

这几个月之间,很多的东西,最终都是证明了,是死胡同一条,没办法走下去,可是这个流水线的技术,让富弼琢磨出了一点东西。

不过仔细看完之后,韩琦有些明白了,定海军高昂的工资,让定海军的一个普通的工人,都比科举出身的官员还要高,甚至影响到了这些官员的心态。

韩琦最近,也听说过,底层官员在抱怨,整个北宋的经济实力好了,各种的行业都相对比较景气,生意好做的同时,一些东西在涨价,同时,以前没有的东西,现在冒出来,整体的花费是提高的,以前,一个总收入在100贯左右的官员,可以在汴梁过的不错,现在,似乎有些困难,会闹饥荒。

看完了信件,韩琦心中有数,并且把富弼的这个建议给记在心中,现在北宋的中枢是有钱的,收入的增长,剩余的资金不少,涨俸禄只要是理由合适,不存在问题。

一个人,如果把一件东西全部都做出来,肯定是速度慢的,中间,每一个步骤,衔接,或者是乱了的话,就会影响到下一个步骤,可是如果单独每一项,把这一项都给弄到最精,那么不但出来的质量很好,而且速度也快,这个恐怕就是定海军强大的根源。

他也算是一个实干的官员,在简单的了解了一下之后,就开始尝试着制作的,还真的,就制作出了点东西,比如说,在木器工坊,选择一个木器进行制作,把零件差不多有四五个,甚至七八个的,每一个人加工每一个部分,然后进行汇总。

这个,在定海军,他只是简单的尝试一下,在使馆,只是一个简单的,借助着简单的手工做了一下,效率提升了很好,更大规模的,或者更加熟练的,就只有让韩琦这么做了。

流水线,分工协作,韩琦愣了一下,眉毛一挑,他似乎想到了一些东西,当年,在大名府的时候,定海军接下枢密院的铁料供应,他还是出力,当时,甚至前往了一次大名府。

在那一次之中,定海军展示了很多的宝物,似乎他听到也一耳朵半耳朵的,其中好像就有这个分工协作,当时是一个铁匠台为单位的,主要是铁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