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亲临琉球(3 / 4)

加入书签

这种棱堡,只拥有棱堡基本的防御,就连高度也才20米左右,一些建在高山上面的堡垒,可能都接近这个。

后来修建的两个,是在前面两个的基础上,在合理的位置,修建的真正的棱堡,光是高度就是30米以上,体积和防御能力,更是大上了几倍。

一加一并不一定等于二,合理的布局,甚至会大于2,当这两个棱堡完成修建的时候,4个棱堡会把整个山海关防护的水泄不通,不但堵住了缺口,对任何方向,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因为所有的行动都是秘密的行动,辽国根本没有意识到,偷袭辽东半岛的是宋人的,因为短暂的交战,并没有暴露身份的,他们也就没有意识到,北宋的攻击目标的,丝毫都没有注意到山海关这边的变化。

同样的,辽兴宗动用了25万大军,加上留在东京的军队,总计超过了40万,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种谔能够对付的极限了,甚至这么庞大的兵力,让辽东半岛能够回旋的余地都不大了的。

未来,丁海军本身,会从一个全面性发展的,逐步的转向研究,军事,还有航海,琉球则负责生产力方面,几乎大部分的工厂,都会逐步的转移到琉球。

相对于狭小,几乎无险可守的丁海军,琉球更具备发展的根基。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未雨绸缪的想法,实际上,在火炮已经出现了,哪怕是老式的青铜火炮,哪怕使用的是黑火药和硝化棉结合,火器的威力,已经让的丁海军形成了代差,只要不是丁海军本身的疏忽,人海战术,对于丁海军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作用。

面对着火炮,没有任何的集群冲锋,能够起到作用的,就拿这个时代,所向无敌的重骑兵来说的,面对着火炮的攻击,他们几乎就是一个靶子。

通过小船,上到了大船之上,这是从海门开出的船只,本应该在大半天之前,就扭头向下的,却不得不在这里停留。

辽东半岛的面积并不大,也就是三四万的样子,也就是台湾和海南岛的面积的,比起内陆的任何一个省都要小的多的,这样的面积,对于骑兵大范围的机动来说,并不适合。

不过,在这个船上,赵信却意外的看到了一个人,薛玉。

作为留守丁海军最高的将领,薛玉实际上相当的无聊,丁海军没有多少军事行动的,最多,就是训练,所以,在北宋北伐的时候,他请缨而出。

现在的他,本应该在北方,渤海附近的,保障山海关和辽东半岛的,他怎么到了这里。

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山海关方向,已经完成了6座棱堡的建设,已经把3个缺口堵得是相当严密了,在山海关方向,因为辽兴宗的御驾亲征,继续加强山海关,又兴建了两个棱堡。

这两个,可不是之前那样,为了紧急堵住关口,用最快速的修建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