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路波折(3 / 4)

加入书签

粮食是军队最大的问题,同样重量的前提下,可以供给更多的军队,这对于军队的战斗力是有所提升的,更别说罐头。

在前线,可以依靠着罐头,吃到水果,肉类,还有其他的一系列的东西,这对于士气的提升,非常关键。

粮食和其他的东西上面,减少的重量,让长弓增加的后勤,不那么的起眼,可是他毕竟是一个问题。

在河北还好,有大运河作为基础,京城的东西,可以通过大运河的水道,快速的运送到三关,这是一个生命线,可是西北怎么办。

元昊虽然被赶到了极西之地,可是他未必不会卷土重来,再说了,还有辽军。

富弼是文官出身,可是更多的,肩负着武职,在军事上面涉足比较多,如果铁路真的能够达到这个效果,那么对于北宋而言,绝对是重要的。

在长弓逐步的取代其他的兵种,成为了禁军的主要兵种之后,富弼也敏锐的发现了长弓的弱点。

后勤,没有后勤的长弓手,就算是自己携带再多,打两仗,就没有了弓箭,再强大又能够怎么样。

长弓超远的距离,惊人的射速,这是长弓最优势的地方,可是越快的速度,就需要越多的箭,比起短弓快三倍的射速,再加上长弓远比短弓庞大的多,这就对后勤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北宋的后勤问题,已经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以前西夏在的时候,并不是说,北宋的实力,没办法打赢西夏,关键是没办法战斗下去,后勤没办法。

按照赵信所说的,铁路拥有庞大的运力,良好的利用起来,他的运输能力,甚至不低于,甚至更高于京杭大运河,那么,这一条实验铁路,就相当的重要。

300里,不长也不短,位置非常的重要,连接北宋最重要的两个京,是汴河的重要补充的,这么一个工程,居然有人要破坏,那是绝对不允许的。

如果换一个人出现在这里,一个出过郡守的家族,还有子嗣是举人的,在州府之地,也算是非常有地位的大户了,哪怕是四五品的,也需要慢慢来,特别还有1万多百姓的。

可是富弼是谁啊,见过大场面,甚至连辽国的军营都去过,丝毫不虚。

一斗米,运送到西夏,需要6-7斗的消耗,西北的贫瘠,让西北的条件,无法支撑起数十万,甚至是百万大军。

现在,全面换装的前提下,北宋没有出现问题,不是说,北宋解决了这个后勤,是因为丁海军的出现。

压缩饼干,罐头,还有一些缩减的干粮,那些看起来一小块,就足以让一个人吃饱的干粮,听起来不靠谱,可是实际使用起来,却真的是如此。

比起粮食来说,节约了很大的重量,只有七分之一以上,最关键的是,使用方便。

在军营之中,烧好热水,直接浸泡就可以了,就算是在野外,只要拿一块,就着水直接吃,也没有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