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路波折(1 / 4)

加入书签

这一条铁路,是在赵信的强力推动之下,这才得以兴建的,在最初的时候,那是在过完年没有多久,丁海军派出了规模庞大的队伍,专门的建设铁路上面必要的桥梁。

哪怕只有300里的距离,可是中间通过的是北宋最繁华的两个京都,同样的,也是汴河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京杭大运河,一直可以通行到应天府,可是之后,就不是京杭大运河了,是汴河,这个在后世,已经极弱的河流,就算是在北宋,疏浚过无数次,可是先天不足的它,成为了东京最大的制约。

无论是船,还是运河本身,到了应天府,就要受到限制,特别是到了冬天,汴河结冰之后,更是如此。

一条钢铁构成的路,会对汴梁有很大的帮助么,赵信哪怕说的再怎么的明白,叶清臣也被说动了,可是没有彻底的完工,没有亲身的经历,这种完全陌生的东西,还是不被认可的。

运河之上,三艘快速船组成队伍,快速的在运河上面开行,速度之快,真的如同飞一般。

这些船,看起来有些怪异,因为它跟普通的船不同,它上面是没有帆的。

在北宋,哪怕是开行在河面上的快速车船,它也是有帆的,毕竟能够充当辅助力量。

可是在丁海军,通过了水池系统的研究,发现,在动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帆,不但不会给动力提供额外的支持,反而会影响到速度。

经过了合理的调整,这个船有些类似于后世的一些快艇的,在兼顾的大小的同时,整个船身显得相对而言,有些狭长,这是快速船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实际上,铁路的修建,一波三折,按照丁海军的估算,300里铁路,并不是很长,丁海军的环岛铁路,差不多就有120公里,也就是240里,或许,这中间,没有什么铁路桥,可是曾经的施工的,那是刚刚从泥腿子之中走出来的农民。

现在丁海军派出的队伍,不但经验丰富,也携带了众多的工具,就算是最长的那一座桥,都保质保量的完工了。

按照赵信的理解,铁路建设,最困难的节点是桥,一般而言,当铁路设计通过,经过了一系列的实际考察之后,往往是桥梁先行开工,当桥梁修建完毕,当有所准备的铁路施工人员,甚至可以以一天几公里,甚至是十几,几十公里的速度修建。

在这个北宋,当然不可能有这么快的工具,可是丁海军为了这一条铁路,最少投入了2万人,2万人,4000台大小的机械,分成了40多个施工队,几乎每一个施工队不过负责7里长一段距离。

整个动力不再依靠风帆,而是位于船的后侧部分,稍稍露出来的两个明轮。

在船舱之中,会有两组,共40人,负责动力运转,都是孔武有力的汉子,而且通过传动装置,尽可能的节约力,并且提供最快的速度,开行.

因为是在人口稠密的运河之上,所以速度不是太快,可是现在的速度,也可以达到的10节左右,这个速度,一天可以跑接近500里。

赵信是接到了叶清臣的八百里加急,这才急匆匆的出发的,实际上,他这段时间,重点把心思放在了捕捞之上,却忘却了一点东西。

由赵信提出,丁海军投入了绝大部分的资金,三司牵头的一个重点工程,从应天府到东京的铁路,已经贯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