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长江口渔场(2 / 4)

加入书签

不同于第一次的专注,这一次,显然很多人都轻松了不少,哪怕是在闲谈之中,甚至在拉动渔网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一些情况。

一些经验丰富的渔民,已经在考虑了,这一次的收货不小,拖网的用途,只要稍稍的了解,就明白了,如果说的,普通的渔网,只是一个从点到面提升的话,拖网就是大面积的,在渔网移动的范围之中,前后左右,如同天罗地网一般,只要速度快不过拖网,或者说,不能够及时的在拖网之中离开,那么等待他们,就是被打捞起来。

这一片海域,到底有多少鱼获,他们心中有数,只要来起来的一部分,这一次的收获就巨大的。

在机械的操纵之下,拖网开始慢慢的升起,滑轮组和各种的齿轮,应用到了捕捞船上,可以让力量获得数倍的放大,

庞大的渔网被拉起来了,当四面网都起来的时候,渔夫们都知道了,这些鱼跑不掉了

找到了熟悉的渔民,设定了一些标准,比如说鱼类小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要放回大海,这个对于曾经靠天吃饭渔民而言,简直不可想象,他们不会明白,这个放回大海到底是什么意义。

赵信很清楚,过度的捕捞,对于大海的坏处达,后世几乎捕捞到了东海无鱼的程度,一旦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对于大海来说,就是噩梦。

适当的减少一些种群的数量,是可以促进种群的发展的,自然的食物链的平衡,并不是捕捞的最大化,它的平衡点是各种食物的平衡点。

一旦达到了,就会最终平衡下来,适当的捕捞,让一些原来没有机会长成的鱼儿长成,一定程度上面,能够加强大海的产出,可是一旦捕捞过度,当某一种,或者全部鱼种,他们的种群急剧的减少的时候,就是不可逆转了,无法恢复了。

赵信当然不会做涸泽而渔的事情,实际上,除非是后世那样人口爆炸的时代,中国已经尽可能的在搜罗各种的吃的了的,才会造成过度的捕捞的。

那些渔夫,早知道,拉起来的鱼不少,可是真正拉起来的时候,却发现,真的是多太多了。

这个时代,北宋才多少人口,一亿多一点,现有的土地足以养活这么多人,更别说未来,庞大的陆地都等着赵信来征服。

海鱼只是一个补充,甚至将来,当玉米这样的高产作物出现了之后,养殖业成为重点,相对于鱼,牛羊猪肉才是驻留的食物。

这不是第一次捕捞了,在之前定海军附近的时候,除了第一次,剩下的每一次,收获并不算大,可是一天最起码也是四五次的下网。

拖网的这种事情,就是一个逐步熟悉点的过程,现在,他们已经非常熟练了。

按部就班的按照命令,开始下网,拖网,然后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开始收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