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3 / 3)

加入书签

明知道,他们在未来的几百年,就可以发展起来,甚至威胁到中原地区,赵信当然会行动了,他的行动,也不是被动的防御的

有了长弓和棱堡的组合,在守护游牧民族的时候,花费会大大的减少,在固定的几个点保持着防御力的前提下,特别是拿下幽云十六州,那些长城的控制权之后,整个北宋的安全是得到了保证了。

女真也好,蒙古也好,在没有得到幽云十六州地区技术的前提下,也就是一个游牧民族的。

在整个中国历史之中,也只有辽,金,蒙古和满清,他们是技术水准最好的,某种意义上面,高端产品,还有武器什么的,是压过了中原民族的。

前三者,都是因为幽云十六州,后者,则是因为东北,在东北在明朝被开发了之后,东北在某种意义上面,汉民的技术水准很高,初期的满清,别说是制式铠甲了,就算是普通的铁都很难,可是在一次次的放纵,一次次的胜利之后,他们网络了大量的汉民。

羽绒之所以保暖,就是因为,它是鸭子或者鹅身上,接触水东西,在寒冷的季节之中,可以让鸭子或者鹅漂浮在水上,保持身体的温度。

这些绒毛极为的细小,又不会如同棉花一样,相互的缠绕,本身就是一个的整体,这种绒毛,都是个体,稍稍有一点点的缝隙,就能够从中间漏出来,羽绒的保暖性能,甚至在同样棉花和兽皮之上,可是如果不密封好的话,稍稍漏掉一些绒毛,保暖的性能,就会大大的减少了。

传统的棉布,哪怕细小到非常的程度,都很难的密封鸭绒,只有新的材料才可以。

各种新的布匹,要在石化工业进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出现,但是这个时代,有一种材料是可以拥有足够的细密程度的,那就是丝绸。

丝绸的直径,远比棉线小的多,只要用丝线构筑的,也足够的细密,只要编织的时候,尽可能紧致,就可以完成羽绒服的制作。

读书人,技术人员,还有普通的农民,满清的结构发生了阶段的改变,从一个游牧民族的流寇,逐步的成为了明朝最具威胁的力量,这不得不说是悲哀。

只要幽云十六州不失去,北宋不但可以拥有相当数量的战马,在技术的帮助下,不再是被动挨打,长弓跟棱堡的组合,也会在相当长的时间之中,守住防线,可是游牧民族的威胁会一直存在的。

趁着他们弱小的时候,打败他们,或许,游牧民族这么一个毒瘤,不可能一次被解决,可是赵信的政策,跟传统的政策又不一样。

草原和荒漠薄弱环境,让他们能够养活的人员有限,游牧民族一旦损失巨大,要恢复元气,需要时间,这个时间的,就是赵信发展壮大的机会,特别是铁路的出现,让游牧民族的空间会被进一步的压缩,在彻底被逐出亚洲之后,再想回来,那就不可能了。

只不过,这样的代价稍稍有些大,还需要对工艺等的进行一定的调整的。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业化的过程,还有各种机器的研制,一直都在进行,如果,棉花的大规模普及,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丝绸内胆的羽绒衣,肯定是会出现。

到未来,大量的鸭绒,还有棉布的衣服,逐步的成为了定海军的主要衣服的时候,寒冷的天气,对于定海军的影响,将会降低,

严寒或许依然是不可克服的困难之一,却不会成为生命的禁区,在尽可能的减少非战斗减员的前提下,他必然要走向北方

北方的游牧民族,永远都是定海军最大的威胁,取代辽国的女真,现在正在白山黑水哪里活动,而更加不可一世的蒙古,此时,还是辽国的附庸,广阔大草原才是他们家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