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园林(3 / 4)

加入书签

在赵信的大包大揽之下,苗家再三要求,赵信都不为所动之后,最终还是同意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一直到按照这个来修建的。

如果说,还有遗憾的话,那就是玻璃,当时赵信根本不知道,到来汴梁的时候,玻璃能不能的制作好,透明的玻璃窗能不能出现,在保守起见,就只能选择旧的布置。

好在,玻璃窗本身就不是园林之中的东西,也不算很搭,所以,用老式的窗纸,还算可以。

赵信来到苗家,就是看这个布置的,还有5天,就是苗贵妃归家的日子,也就是他要见到母亲的日子,他只能够竭尽所能,对这个园林进行最后的修正。

园林很满意,哪怕他们没有这个经验,按照赵信的图纸和介绍,还是显露了江南园林的风格,小桥流水,奇石假山,藏于林木之中的房屋,还有移步换景的水榭,这是精雕细选的存在。

当然,仁宗不会一点都不留下,他跟贵妃,都不是什么奢侈之人,不会胡乱的去花费,留下的一点,不过是让日子更好过了一点。

别说是身为节度使的赵信,就算是还是皇子,甚至被立为太子的赵信,也不可能影响到仁宗和贵妃的生活,他只能看着,或许隔一段时间,给仁宗一些资金,哪怕是被叶清臣挤占,也会有一些好处。

现在,这个省亲的宅院,却是贵妃住的,哪怕只有几天,可是苗府就在京城,住着舒服了,每隔几年,依照惯例省亲一次,小住几天,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赵信可是花了大力气来制造,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历史挖墓这是本行,可是古建筑也是一个渠道,通过古建筑和一些碑刻之类的,了解那一段历史,也是研究历史,常用的方法。

赵信对于宅院很熟悉,他当然不会建设北宋,或者更古老的,而是更加倾向于明清的宅院。

不过赵信,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室内的装潢。

之前的图纸,介绍,只是基于外面的,内部,真的是赵信疏漏了的,或许已经打造了一些家具,可是给赵信的感觉,却有些单调。

奇石和亭台楼阁,在北宋兴盛,可是到明清才是达到巅峰,后世留存的那些大型宅院,基本上都是明清的大商人的宅院,历史感和美感十足。

赵信有幸参观过,也记录下来一些,当然了,时间太短,没有时间,去真正弄太湖石之类的,劳民伤财到是称不上,现在的定海军,日进斗金,单纯半年汴梁商铺的收入,就超过3000万贯了,弄上几十万贯的石纲,那完全不是问题,只要花钱,就不算什么劳民伤财。

可是时间不够,赵信估摸着,最多也就是半年的时间,铁路的修建宜早不宜迟,最少在年底之前,必须要成行,趁着过年,过来汴梁这里看一看。

石纲的价格什么的,在赵信看来,真的不是问题,可是真的要找到合适的,同时要融入到整个景色之中,却是不容易了的,那需要精挑细选。

好在,赵信也不在乎这一点,他有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利器,水泥,虽然说,打不到奇石的程度,可是形象上是够了,以水泥制品和造型,构成一个园林的基本,再建一个类似明清苏州园林一样的宅院,这根本不成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