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启程汴梁(3 / 3)

加入书签

宗室的实力,因为8个继承人的关系,进行了分化,之前,仁宗对于赵曙是存在着感情和亏欠,所以对他们过于照顾。

可是在保州兵变之后,赵信不但没死,还活了下来,汝南郡王在中间插手太多了。

按照证据方面,汝南郡王手段非常的高超,甚至连王家都没有涉足太多,很多的秘密都被斩断了,可是对于上位者来说,怀疑,已经足以解决一切了。

前世,对方是成功了,仁宗在丧子之痛之后,没有及时的调查,失去了关键点时间,时过境迁之后,或许认识到了这一点,却因为汝南郡王的实力进一步的扩大,也没有一个子嗣的诞生,最终不得已捏着头皮认了。

可是这一次,赵信不但没死,还给出了最合适的选择,就算是现在,8个人选,选谁不行,干嘛要选赵曙。

这也是赵信充满信心的根本原因,因为物资和其他的东西提前的到达,所以赵信他们骑马速度很快,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越过了从海州到宿迁的300里的距离。

抵达宿迁的时侯,正好是过午,没有休息,当赵信等人上船了之后,100艘组成的庞大船队,早已经就做好了准备,在赵信他们抵达了之后,就立刻出发了。

在宿迁港目前,已经扩大了很多,这个时代,靠近湖边,特别是洪泽湖这样,淮河的重点的湖泊,水灾是非常多。

跟传统的长江黄河奔流入海不一样,淮河没有入海口,水都直接注入到了洪泽湖中,洪泽湖开始慢慢扩张,这是寻常的平稳的状态下。

一旦到了夏季,上游的降水量加大,不说全流域的洪峰,就说是大半个流域的洪峰,都会让洪泽湖惊涛骇浪。

没有了赵曙,再加上从小培养的竞争关系,也就几乎不存在濮议之争的问题。

再加上现在,解决了西夏,对于北宋朝政也不会出现神宗因为资金的问题,而变法的事情了。

资金充足之下的北宋,只要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了军事和政治上面的改革,几乎必然会向外扩张,首当其冲的就是辽国。

连一直都比较保守的贾朝昌,都向着对辽国动手,更别说其他的激进派,只要在初期,产生了一定的优势,接下来的,收复燕云十六州是没问题的,再进一步,打赢辽国,在辽国收获大片的土地,也不是不可能的。

宿迁是经过了方方面面的挑选,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可是真正可以兴建港口的地方,距离洪泽湖有一段距离,为此,专门兴建了最少4里长人工水道,并且最初就扩张到了足够宽的程度。

100艘大船,在港口一字排开,然后缓缓的向前,到洪泽湖的差不多几百米的水道之中,到了洪泽湖之中,这才加快的速度。

从淮河逆流而上,大概要好几百里,才能够接触到京杭大运河,是逆流的关系,需要船夫,在一些关键地方,也需要纤夫,好在,这是一个很短的路程,最多也就是十来天的时间,这还是慢慢的行进,如果增加纤夫的数量,时间最少还可以减少一倍。

摇曳的航船,在河面上面,相当的平稳,一年多以前,赵信就是坐着小了很多的船,开启了一场穿越之旅,现在,稳定了很多,最少不担心有人刺杀的问题,对于未来的路,认识也更加的清晰了。

北宋肯定起了变化,就算是他就此离开,北宋也不会走到原来那么危险的境地之中,8个继承人,几乎不可能落到赵曙的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