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3 / 3)

加入书签

玻璃,也是一种烧制的产物,他或许更加复杂一点,可是只要找到合适的配方,影响玻璃产生的问题就不存在。

烧制玻璃的温度,大概上比水泥高出一点点,却高出的很有限,甚至是在烧制的时候,所需要的环境,也跟水泥和砖窑有些相像,在最初,找到几个这方面的人员,特别是从汴粱重金挖到了一个烧制琉璃的工匠之后,赵信觉得,这个玻璃应该不难。

可是从稳定到丁海军到现在,差不多十个月的时间了,经过了最少上百次,甚至是千次的实验之后,玻璃依然难产,或许说其他方面,比如说,琉璃上面,有一定的收获,可是在透明玻璃上面,一直都是难产,耗费上百万的资金,还没有什么收获。

玻璃相对于砖头,水泥和瓷器,他更加的困难,对于配方的要求非常的高,赵信哪怕再怎么的博闻强记,也不可能的记录起玻璃的完整配方,只是一个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这个配方,指导了玻璃研究的开启,让研究者知道,玻璃是什么,可是跟透明玻璃,这完全是两回事。

这一点,在实验人员的素质不过关的前提下,就尤其如此,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许有专业的人员,可能几十次就能够做出来的,这些人员,可能是几百次,上千次都做不出来。

对于此,赵信没有别的办法,科技就是这样,领先一步的,更是如此,在没有合格的人员的前提下,只有不断的练手,让他们逐步的提升实力,没有别的办法解决。

当然了,赵信尽可能的提升实验室的条件,比如说,密封的无菌环境,这样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或许可以节约个一两成的成本,这对于投入亿万的实验室来说,已经非常重要了。

使用现在北宋的窗户的话,就很难全面的封闭,有时候,在实验的关键条件之下,一个大风刮过,吹过的沙尘,打破了窗纸,立刻就会影响到内部实验。

至于因为光线的缘故,造成的影响,更是比比皆是,实验室的精确度很高,一些色彩上面的变化,非常快速,有时候,机会稍纵即逝的,一些可以点燃蜡烛的地方,可以用点燃蜡烛的办法,照亮光线,可是在本身就容易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实验,要怎么做,只要点燃,必然会发生大爆炸,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玻璃是用石英等天然的硅的化合物,进行调配,煅烧,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不同组成部分,有着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的特性,透明和不透明,也就是跟材料的组成有关系。

赵信偏偏不知道,透明玻璃的配方到底是什么,这极大的困扰了整体研究的进度,甚至让研究者都有些迷茫的程度。

这种情况下,要么是露天实验,要么,就是必须要使用透光性能更强的玻璃。

在钢铁厂出现了大规模的事故之后的,他更加的重视,可是传统的纸糊的窗户,不但亮度不到,就连密封性能,也不是很好。

实验室如果出现危险,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实验室,那个影响可就大了去了的,要知道,现在目前丁海军的实验室,是通过无数的投入,在不停的实验之中,逐步的建设起来的,一些主要的研究人员,他们是在废掉了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贯的投入,这样才培养起来的,一旦出现问题,这样的人损失个一两个,那就完蛋了。

玻璃的如此之多的用途,加上逐步影响到了丁海军的各个领域,也让赵信有些焦急,他保证了足够的资金,资源,人手,甚至在关键时刻,还抽调了大量研究员,补充到玻璃的研究工作之中。

在赵信看来,玻璃的生产,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不说后世看到的穿越者文章,可能几个人就能够把玻璃制造出来,就说他现在所掌握的人力物力来说,单纯有过陶瓷,烧砖的经验的,都不是一两个,那是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小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