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2 / 4)

加入书签

在钢铁和水泥,未来可能会降低到合理的利润水准的前提下,在定海币也没有办法大规模的量产的前提下,寻找其他的财源,则是必然的选择的。

在石化和日化这两大化学产业,因为安全性的原因,不得不暂缓发展,放在积累实力的实验摸索的过程的时候,玻璃就应运而生了。

玻璃也算是一种化学反应,可是他的整体,跟炼钢类似,都是通过热处理,让一些原料进行混合,其中,不可控有毒有害气体,也不算很多,这就成为了几乎必然的选择。

玻璃,肥皂,火药,被称之为穿越者的三大法宝,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容易制造是肯定的,这三者,都能够在古代的环境之中,找到原材料,并且通过摸索制造出来。

特别是后两者,根式容易,一个人,小作坊,留能够做出来的,玻璃是三者之中的技术含量最高的,也是难度最大的,可是只有有几个帮手,有一定的资金,摸索一下,也就差不多了,做出来,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定海军别的不多,就是各种基数大的东西多, 40多万套房子,1000多栋工厂,还有类似钢铁厂,水泥厂这样的大型工厂,甚至单纯种植的抗污染作物夹竹桃,在可怕的面积之下,耗费就超过了千万贯。

钢铁和水泥,会伴随着产量的继续增大,价格不断的降低,赵信也想过,保持10年到20年的时间的高利润,可是最终,还是被他放弃了。

无论是钢铁,还是水泥,都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力量,足够的钢铁和水泥面前,游牧民族的铁骑将会寸步难行。

原来,一座座的城市的兴建,是耗子巨大,可怕到了极点的投入,可是现在,伴随着钢铁和水泥的应用,真的打起仗来,城市就会变成丛林,钢铁兴建的丛林,让任何敢于进来的,都葬身其中。

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的,以定海军的七八层楼房为例来说的话,首先高度,25米以上的高度,只要封闭了下面,就是一个天然的炮楼。

钢筋混凝土和水泥,阻燃性也比较好,不容易被烧着,传统的攻击方法,很难对他的主体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天然的堡垒,只要有所准备,整个北宋大地上面,各个城市,甚至是乡村,都是这样的话,游牧民族的骑兵再怎么厉害,还能够纵横么。

明末的满清,满万不可敌,说是夸奖,实际上,满清满万的有多少,在崇祯二年的那一次入关,虽然说,打到了北京城下,可是不是势如破竹的打过来的,那是一路的避重就轻的过来的,几个关键性的城市是有攻城,可是大部分的城市是放开的,甚至一些坚固一点村寨,都没有顺势的打下来。

草原的承载能力,让游牧民族在人口上面的比较,远不如农耕民族,之所以强大,一方面,是北方恶劣的环境,跟天地对抗,产生的更加强大的体魄,再有就是马。

可是当水泥和钢铁的大量应用,当长弓这个准热武器标准的武器的大量使用,可以把堡垒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或许,有些地方,会让游牧民族的骑兵出其不意的攻破,可是再如同的之前那样,迂回的长驱直入,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在攻击的过程之中,会崩掉他们的牙。

当游牧民族跟农耕民族,拼起消耗来,别说是一比一,甚至一比二,都能够把游牧民族给换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