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来看(3 / 3)

加入书签

一个定居点的工程,速度之快,让他们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型的村落的建设,可能对于西夏人而言,要几年的时间,可是对于北宋来说,只是材料到了就好了。

牧场,这些保守派的官员,还有那些看热闹的,来了之后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这里距离他们的宿营地,也就是10来里,无论是骑马,还是做车,都很快的。

到了这里之后,韩琦似乎忘记了之前他说说的话,他并没有人昂这些官员们看到什么,反倒是如同一个视察下属的上官,一点点的来整理牧场一切。

这不但让保守派们莫名其妙,连中立派也是如此,难道私拆八百里加急的事情,一个牧场就能够解决么,是什么给韩琦这么大的信心,敢于这样么?

哪怕韩琦把心思放在了的耕地上面,为灵州和整个西北,开垦出了数目庞大的土地,可是牧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这么一个占地庞大,足足有27平方公里的广阔牧场,将会容纳3万头牛和2万匹马,还有最少30万头羊。

相对于整个灵州和议,这个数字,真的是很小,微乎其微的,可是在西北的诸多牧场之中,这也算是很大了。

按照人员的分配,一个人平均300头牛马的前提下,接近的200万,还有200多人是专门伺候羊的,这比起西夏牧民来说,效率已经高上了不少。

来的都是西夏的老牧民,混杂着原来在西北的番户,他们的比例在一比一左右,为了看好他们,差不多有50人左右禁军,驻扎在这里,起到看管的职责。

因为水泥,还有资金的投入,整个牧场建设的非常快,现在,绝大部分的土建工程已经完工,牧民们都住进去了的,庞大的,半永固的栅栏,再加上的一部分的的水泥村庄,很有一点定居点的味道的。

韩琦是整个西北的最高军政长官,这些的禁军还有牧民们,当然认识他,看到他,赶快的上来见礼,跪地口头。

西夏人被俘虏,被押解到了灵州参与工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让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实际上,是懂规矩,没错的,在混乱的牧民生活之中,规矩从来都是不存在,可是在农耕文明,没有一个农时,不遵守的话,就容易出问题。

北宋没有打算手把手的来教,在个方便人员都不是太过足够的前提下,刀剑是最佳的方法的。

被俘虏之后,有血性的,或者刺头的那些,都被干掉了,剩下的,在北宋占据了绝对的主动,同时,他们也清楚,西夏已经不复存在了,也就老实了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