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马的作用(3 / 3)

加入书签

最大的那个商队,拥有各类型的马102匹,最少的那个,只有27匹,这不是普通的小商小贩,这是规模庞大的商队的,他们不是没钱买马,是有钱买不到。

当每年可能只有1000匹左右的马投入到了整个西北市场的时候,其中九成,是会被军方给带走,用于补充到军队之中,剩下的,再扣除一些贵族和官员,真正在市场上面流通的马,非常之少,这些马,在无数商家的竞争之中,那就真的是价高者得了。

在这些大商人第一时间知道了大规模的马的交易,即将在渭州举行,在通过他们的渠道知道,这件事情不是骗人的之后,一股席卷整个西北浪潮开启了。

当时作为的四路大总管的他,也不过是拥有30万贯,现在3倍,在已经形成的西北的体系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建立,裁撤,顺带的,进行开垦的一些前期工作,当100万贯投入进去的时候,会有多少收益。更别说,当未来1000万头牲口,最终的进入到北宋之中,最终会产生怎么样的变化,想想,韩琦都忍不住兴奋无比。

韩琦并不担心,这些东西卖不出去的,北宋到底有多么缺乏大型牲口,这一点,韩琦非常的明白。

打个比方吧,作为中央禁军,当时韩琦前来西北的时候,是带着4个军,1万人禁军,这1万人,是绝对的主力,包括了最少500匹马,1000头牛在内辎重部队,同样的,还招募了差不多1万多名的民夫。

借助着这些的帮助,1万人,用了不足40天的时间,从汴梁赶到了西北,这对于禁军的行军已经相当快了。

可是普通的军队呢?一般弱一点的禁军,牛马的总数,可能只有精锐的四分之一,至于厢军,或者边军,基本上,只能够依靠两个脚板。

这也是一些部队,效率慢的原因之一,在运河上面,还能够借助着船运的强大,快速的抵达,可是在西北,明明是几百里的距离,却走了一个月的比比皆是,原因就是运输工具的不行。

精锐的禁军尚且如此,在关键的战争之中,都无法改变运输能力差这一点,更别说其他的商队。

类似定海军这样的特例是少之又少的,赵信在抵达苗家庄的时候,曾经俘获了几十匹西北马,再加上资金充足,出了苗家庄,几次投资已经获利超过万贯,100贯买不到,200贯总是可以的,所以从大名到定海军,一直都没有缺马。

普通的商队,如何能够跟赵信相比,更别说是西北的这些,关中平原的没落,西北的逐步贫困,这是一个根基,连根基都不在了,上层建筑怎么可能很好。

西北大部分的马,都供给了军方,保证在西北战争压力下,保证足够的机动力,能够留给民间使用的马,就少之又少,据韩琦所知,在整个西北排的上号的10大商队,每年的交易额超过100万贯的,他们拥有马的数字,也是非常少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