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韩琦和铁料(3 / 3)

加入书签

当时,赵信也曾经提过了铁在棱堡之中的作用,给出的图纸是阉割的图纸,外部是用钢铁作为骨架,内部则是毛竹,按照赵信的说法,用毛竹跟钢铁的性能差别不是很大,也相当的坚固,可是总是没有原版的好,而且持续的时间也太少了。

没想到,他居然高出成效了,连曹刿也被他说动,这个机会不容错过。

想到这里,韩琦忍不住说道:“能不能拿来我看看,我刚从北方回来,听说过着作坊,似乎很不错,正好我去陕西,也需要铁料,要不,从我的专项资金之中走!”

赵信在苗家庄就改造冶炼,最终早出神兵利器,这是他亲历的,在保州的分别的时候,他也曾经提过,要去大名府建立铁匠作坊。

当时他还想着,如果回京述职,有机会的话推动一下,一个铁匠作坊,如果有了军方的加成的,一定会更加的顺利。

在要求铁料的时候,他也曾经想过,去大名府那里努力一下,可是神兵利器虽然不错,可是苗家庄的产量并不是很大,哪怕是到了大名府,能够有多少也不知道,他需要的可是50万斤,也就没有动心思。

现在看来,似乎他有些南辕北辙了,大名府铁料生产一定是又大又好,曹刿是一个谨慎的人他知道,如果让他上书,提出这么大的事情,那么原因只有一个,赵信的铁匠作坊打动了他,而且产量是大名府吞不下的.

大名府作为整个北宋的北方重镇,在道路这一级别之中,算是最顶级的,仅仅是大名府控制的禁军和边军数量就有几十万,这么一个北宋最重要的军州,他都吃不下的铁料,恐怕就真的是十万级别,或许……

想到曹刿,又想到赵信,韩琦忍不住叹息一声,他从来不怀疑赵信的魅力,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所见的人,包括仁宗在内,单说个人魅力这一点,都没有赵信这么的大。

可惜了,作为亲历者,他感慨于赵信的急流勇退,那是对于北宋,对于朝堂,最为有利的方案。

事实上,之后的发展也是如此,赵信解脱出来,哪怕是对水泥和棱堡进行深入的研究,已经是对北宋最大的提升了的,按照之前赵信所说的,这个棱堡,只不过是棱堡的基本形态,未来还有更多的棱堡,依托于地形,甚至是内部的改造的。

在韩琦的军事思路之中,棱堡才是最适合北宋的,它的作用甚至也在长弓之上,长弓最多增加北宋的射程,跟辽国和西夏的主力军,也要在战斗之后,才能够展现出来,可是之前,最适合对付游牧民族的永远是堡垒。

棱堡已经是集中了古今中外,堡垒上面的精华,300人对付3万,一百倍的差别,让人想想都可怕,正因为变态到如此的程度,棱堡成为了首选,赵信如果在棱堡上面研究下去,也是北宋之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