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报中枢(2 / 3)

加入书签

也就这两方面,铁不同于其他的物品,好恶决定一切,你说这家三贯一两胭脂好,我偏偏对另外一家500文一两的胭脂更喜欢,这玩意,是主观的感觉。

有时候,香味,和抹到身上的感觉,就是一个关键,一点点主观的感官,就足以决定这个产品,是用还是不用。

可是铁不一样,一斤铁,价格低,就是优势,好坏也不是凭着感觉,有一定的性能指标,这个指标,甚至可以通过实验,通过使用,检验出来,这就是一个硬生生的标准了。

可是跟辽国不一样,在北宋成立之前,辽国就是北方的一个强大的国度,跟他们和谈,那没问题,甚至是兄弟之称,也没有问题,可是西夏,就有些困难了。

现实,让北宋不得不低头,西夏不停的寇边,越来越严峻的边境局势,加上越来越多的花销,这些都是促使的北宋低头的根本原因,如果能够用30万,40万的代价,换取西北的和平,那么节约下来的,可就是百万,甚至是千万贯的投入了。

每一个北宋的军方将领,都想要推平西夏,把这个叛乱给浇灭了,可是没有办法,西夏就如同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般,越打越强,越大越难受。

现在,这个铁料的价格降低,虽然无法彻底解决西夏的问题,却可以解决掉财务的问题,只要军方能每年结余300万贯以上,朝廷也会喘口气,军方甚至可以积累足够的资金,有千万贯,就足以发起一场大战了。

不解决西夏,永远是一个问题,不同于辽国,西夏虽然建国了,可是骨子里面,却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习惯让他们不会遵守约定,一旦遭遇到灾害,或者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动手,而且还会大打。

合约的问题,不过是在短时间稳住他们,实际上,才两三年之后,西夏就再一次的寇边了,那一次,是元昊死的时候,接下来,小规模的冲突就不断,这个合约也成为了西夏固定的好处,甚至一些寇边,也拿来作为威胁。

曹刿想的有些远了,可是,真的要成功的话,这笔资金最终节约下来,对于整个北宋来说都是最好的事情,无论是处于公心,还是处于私心,曹刿觉得,他都应该拿出奏折。

仔细写了好的奏折,看样子不能用了,必须要改动才能够发出去。

大名府跟汴梁,联络非常的密切,400里的距离,无论是800里加急,还是其他的联络方式,都可以快速的方便这两者时间的联络。

从赵信前来,拿出样品,敲定了第一阶段合作之后,这封奏折,就写好,不过现在又有了新的情况,曹刿又用了一天的时间进行修改的,主要突出铁的质量和价格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