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钱的重要(2 / 3)

加入书签

当然了,这个换,不是直接全面更换,那太浪费了,一年更换百分之十,十年完成更换,做到全面换装,新装备和新组建的不对,一律用这个,这对于的军方来说,每年节约下来的费用,也非常惊人,最初可能只有几十万贯,后期超过100万贯。

差不多就可以更换,更别说,他的威力这么大,训练这么节约,说不定,只要坚持个一两年,北宋禁军之中,弓箭手的数量会增加一倍,这个诱惑是巨大的。

长弓通过了检测,一个如此优秀的兵器,还这么容易上手,恐怕是苗家庄之福。

可是惊喜还没有消失,接下来,孙吉借着长弓势,又开始介绍棱堡,这之前跟现在,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不要以为平均每一只弓,每年10只箭低,那已经是很高了,一般的箭的,主要是铁值钱,只要不对准硬度较大的物质射击,箭头都不会坏,最多就是箭身和尾翼破损。

甚至在训练和战斗之中,箭坏掉了,箭头坏掉了,也可以回收,铁的独特性能就是,哪怕破损和毁坏,只要重量上没有减少多少,重新熔铸之后,还是可以制造的,可能会付出一点时间和劳动力的成本,可是重新获得铁的造价来说,低了很多。

回收和再利用的,这就节约了很大的成本,每年消耗的箭相当的有限,除非是边境作战,纯消耗掉,被敌人拿去,或者是浪费在敌占区了,那是净损失,可是这样的作战能够有多少。

从澶渊之盟开始,北宋就很少越境作战,在西北,大部分的情况下,就是被动挨打,西北的地理位置,西夏在立国之战之后,拥有了足够地理优势,北宋除非是大规模的动员,否则没办法攻入到西夏的境内。

这也是长弓耗费的弓箭多,韩琦没有在意的原因,一股强烈的愿望,在韩琦的心中升起,换,一定要换。

韩琦很清楚,对于军械来说,哪怕是十分之一的减少,就足以让整个军方动容了,因为数量庞大到10万,甚至是100万的程度,十分之一相当的可怕,那短弓来说,平均造价是7贯,降低一成,就是700文,以150万的总量,这可能是百万贯。

更别说,长弓减少的不是一成,是九成几,这个数字,可能就会攀上千万这个级别了。

士大夫耻于谈钱,可是真正做到朝廷高官,为整个朝廷操心的时候,钱还真的是必须要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朝廷之中,最头疼,最难的,不是枢密院,也不是东府,而是三司,掌控着整个大宋财权,可是却必须拆东墙补西墙,特别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三司使甚至恨不得请假不上朝。

换做之前,军方不为钱操心的时候,考虑的永远是性能,可是最近,从西北战争开始,军方的日子就紧巴巴的,整个西北就如同一个无底洞一样,所有积攒来的一点点的东西,都被它无情吞噬了的。

别说是百万贯级别的,哪怕是10万贯,就足以让他一个枢密院副使注意了,更别说百万贯级别,甚至千万级别,三司使和枢密使都要惊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