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入关(2 / 6)

加入书签

这一次,一个叫孟达的小吏作为送陪使,带着李儒他们返程了。

因为函谷关外的崤函通道已经不安全,所以这次反程李儒他们并没有再走这条路,而是打算从长安以北走,走蒲津道。

其实从路线上,()也能知道为何东西朝庭都要争相拉拢河东太守董卓了。

因为只河东一地,就有三条路线可入关中。

第一个就是李儒他们来的时候走的崤函通。

但真正被关西朝庭看重的是这一批池盐是河东太守的土贡。

土贡之制由来有之。凡是地方上有较好的特产,如米、酒、盐、干鲜果品、参茸药物、山林野味、河湖鱼鲜,或衣物器皿,不一而足,都要上贡给皇室,以供御用、祭祀、宴赏、兵戎之需。

而土贡之制也表明了地方对中央的上下关系。

比如昔日齐桓伐楚,就是以楚不上贡青茅有不臣之心。所以现在河东太守送来的这批土贡,正是倒向关西朝庭的象征。

实际上,董卓的眼光和时机把握特别好。现在的关西朝庭真的特别需要董卓和他的河东集团。

这是新安到宜阳之间的道路。此道的西段与河东只隔着一条大河。自古就是入关的要地。当年光武堵关内的赤眉,就是屯驻在此道,然后在此迫降赤眉十余万。

而再往前,当年秦国要出关,进窥周王,问鼎中原的时候,也是在此地与韩军焦灼。

此时关西刚刚在关外惨败,丧失了出关的主动权,急需要董卓率领他的河东军从北面截断关东军的西进道路。

所以这一次董卓奇货可居啊。

之后的数日,李儒不仅朝觐了刘宏,还和长安的一众公卿和关西世豪们把酒言欢,仿佛李儒真的已经是他们中的一员,歌舞升平的也仿佛关外没有那数万关东雄兵。

李儒听了很多,也看了很多,但说的却很少。说到底李儒很清醒,没有幻觉,知道现在的高格礼遇是因为什么,也知道自己这次来是做什么的。

很快,河东使团就踏上了反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