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88章 没有人能阻止我们(1 / 5)

加入书签

掌旗官点着一支轰天雷(炮仗),扔到了空中,随着炮仗的爆炸,军鼓咚咚三响。那鼓声仿佛敲在众人心中,让人的心脏也随着这节奏跳动。

掌旗官表演似地挥舞了几下大旗,旗面一通翻滚,稳稳的定住。掌旗官扯起嗓子,大声唱道:“**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鼓声隆隆的响起,节奏明确而缓慢,一步一拍,众军跟着鼓声迈动脚步,齐唱:“**之内。皇帝之土……圣智仁义,显白道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歌声中,蒋之奇摇头叹息:“吾今日方知军伍之威……”

没人理会他,大宋的旗帜在前面引导,众军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着战歌。坦然地走向辽国深处。蒋之奇叹息半天,又说:“朝廷大臣都说赵大人不可能是叛臣。我今天才知道,果然,赵大人的军歌都在称赞吾皇圣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叛臣呢,赵大人要叛,诸军有几个跟随。”

赵兴说罢,招手招呼潘大临,两人边聊边向帅帐走去。

数日后,也就是“四九”的第三天,北岸宋军拆毁营寨,开始用小车卫护两翼,缓缓的向辽国境内前进。

保护赵兴两侧翼的那种车子就是“武纲车”,原本这种车辆是李纲发明的,在金兵兵临汴梁城下的时候,李纲用这种车抵御金军的骑兵,故此名之为“武纲车”。但赵兴几年前在环庆也利用这种车子结成阵型,分列在两翼,以防止敌军骑兵的奔袭,故此这种车子的发明者落在赵兴头上……它现在被称为“武兴车”。

火枪手有了这种偏厢车作为依托,立刻就不一样了,变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移动堡垒,赵兴骑在一匹缴获的战马上,满意的看着军阵逐渐展开,大宋军人那特有的红色制服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仿佛一团团跳动的火焰,而结成方阵之后,他这三千士兵宛若移动的霹雳雷霆,不可抗拒的向前撵压过去。

不可抗拒——赵兴甩了甩脑袋,将这个词甩在脑后。契丹人至今还没有摸清火枪的秘密,火枪连续放30枪后,枪管会烫的装不进去弹药,故此,火枪阵真正的威力也就是30发弹药。如果契丹人敢舍得伤亡,连续投入兵力,估计赵兴现在该考虑南逃了。

顿了顿,蒋之奇在轿子中向赵兴拱手:“赵大人,冒犯了。”

赵兴轻轻点点头:“说起来,我也有不是之处,我数次连名带姓称呼蒋大人,多有不恭,请蒋大人不要计较。”

蒋之奇点点头,答:“本官来的时候,官家曾说,希望赵大人能借这次机会,让辽人签下一个协议,约束他们‘打草谷’地行为,如果赵大人能做到这点,我大宋北方至少能裁撤二十万军队,如此一来,国家大幸,社稷大幸……嗯,盛世就真的来了。”

蒋之奇一脸的向往,赵兴没有回答,他约束着胯下的战马,跟着鼓点缓慢前行。

幸好,契丹人舍不得!

蒋之奇坐着轿子尾随大军前进。从顺保寨派过来的几名厢军抬着他的轿子,跟随在赵兴身后。而朱雀军在赵兴的调教下,讲究的是阵型配合,队列齐整,故此全军前进的并不快,时不时还要稍加停顿。借助鼓声整理队形。这样一来,蒋之奇那慢悠悠的轿子完全跟地上行军步伐。

三千人的阵型,一边行军一边展开,完全展开的过程用了一个多小时,等散兵线排列完毕,一贯讲究阵型的宋军已将完整阵势展示在黄河北岸:正面是三百火枪手为一排,排成的五列横队;两翼则是源业平与萧氏兄弟带领的长矛手、唐刀手,中军是剩余的火枪手与炮兵……

当整个大军展开后。掌旗官一声呼喊,全军立定,随着赵兴一挥手,每一列横队中的鼓手先用一通急鼓拉开行军序幕,紧接着,掌旗官一声大喝:“枪上肩!”

三千人地队列随着鼓点,整齐的完成枪上肩的动作,整个大军只听到干脆利索的三声哗哗声。顿时,火红的衣服上竖起了一片闪亮的枪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