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吴瑜(十)(2 / 3)

加入书签

自己就通过官僚内部的特殊手段给解决了,徒留下在东南生闷气的李纲李前公相一名。

《水浒传》的事情暂且告一段落,吴瑜也觉得他应该功成身退了。没想到还有一件决定国家命运的事情,居然是从后宫的桑树鱼塘技术开始的。

那天,已经是春耕时节,听宫人们说,刘汲通过都省上书,建议在春耕后于开封府大规模推行官家在后宫所做的桑基鱼塘加养鸡的技术。

这次总算是挠到了赵官家的心坎上,虽然有李光等少数派坚决反对,认为宫中的用度不能推广于民间,这样做无疑是好的想法坏的影响。

将来出几个荫官了不得了。这么关注这些时事做什么?”当然,吴瑜也没有责怪父亲的大惊小怪,因为水浒写了这么多张,核心主题连他都看出来了,不就是官逼民反吗?

可问题是,赵官家,你是一个皇帝。虽然说被故事的背景都在太上道君皇帝那里,但这么大喇喇的说

“官逼民反”合适吗?也不怪朝臣们诸多揣测,都觉得您是有不好说的话,想通过暗示他们。

或许也只有吴瑜吴贵妃这个专业代笔才能多少猜到,赵官家很有可能只是想搞海贸赚钱。

借着发动舆论来继续引导他的北伐大业。一切为这一目的铺垫而已。当然,还有几分是他就是想写这本书。

这是人家的个人爱好,皇帝也是有人权的。但你毕竟是一个皇帝,还是一个大权在握的马上皇帝?

很快这件事情就持续发酵了。有写合不合理,变成了报进的开展问题。

吴瑜虽然身在后宫,但也知道南方在野党对于白马事件非常不满。认为官家摒弃道学遵从原学是和不孝一样严重的罪过,只是碍于这是一个尧山射过雕的天子,鄢陵打过仗的元帅,不敢多说什么而已。

其实,早在年节前,李纲就曾公开上书要求放开报禁的,而一旦放开报禁,最大得利者无疑是南方的道学书院与其地退休官员,因为眼下只有他们能够在邸报之外维持一份民报。

而么多年过去了,大家也知道了舆论这个东西的运用多大用处。当然,这件事情就不用赵官家出手了,中枢官员们天然反对在野党办报纸,分享他们的话语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