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出大事(2 / 4)

加入书签

柳俊本来不想那么快归还银行贷款,按照二十一世纪的理财经验,银行贷款能拖多久就拖多久。那点利息和投资所产生的利润比较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无奈柳晋文十分推崇“无债一身轻”的处世哲学,对柳俊赖债不还的所谓“道理”嗤之以鼻,坚决要还银行贷款,言道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柳俊也不好过为己甚,只得由他。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全无好处,至少郑行长听说月底便能还清全部贷款,笑得两个大眼袋都快将整个眼睛遮盖住了,一迭声夸赞柳晋文是“信誉卓著的老党员”,瞧那意思,只要柳晋文真如期把钱还过去,说不定郑行长真能给柳支书戴个大红花发个奖状啥的。

唉,也只好指望“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了。

这一ri,方文剔拖着条残腿来找柳俊,却是为了搞风扇厂的事。

眼见得师父虽然黑着脸,却是jing神抖擞。想来乾坤大挪移之后,来自内部的反对势力土崩瓦解,公安局长做得甚是意气风发。

师父一帆风顺,柳衙内这个做弟子的,也过得蛮惬意。制砖厂每个月一万多元的收入,稳稳的流入腰包,巧巧面包屋的营业额也是逐月增长,眼下每月净利润已经接近五千了,分一成给梁少兰,也有四五百之多。第一次给她钱的时候,她还畏畏缩缩不敢接。店里做事的人,每个人都涨了工资。小青姐按月能领到四十元,虽然还是和梁巧暗暗较劲,面子上倒甚是和睦,从未争吵红过脸。

这一点最让柳俊安心。

腾飞机械厂情况也非常之好,阮成胜接手主管销售,按照柳俊的思路,已在宝州市、青安县等临近的三四个县建起了代销点,张力从洪山机械厂、芙蓉锻造厂等几个兵工厂挖到好些个技术过硬的老师傅,每个月来柳家山上四天到一个礼拜的班,专车接送,有效地缓解了技术人才短缺的压力。张力甚至成功挖到一个专业设计人员,情愿放弃国营工厂的铁饭碗,加盟腾飞机械厂。

张云霞被判缓刑,丢了工作,柳俊索xing让她去腾飞厂担任会计。尽管她以前是做出纳的,会计并不专业,总归比五伯柳晋文要强得多。厂子大了,柳晋文管理上头的任务蛮重,再兼任会计,一则力有未逮,二则也忙不过来了。虽说柳家山离县城远了些,每周都有顺风车搭,张云霞也很满意。毕竟工资比她在石马区财务室上班时还高一截呢。

柳俊很奇怪,问他:“不是说好明年年初才搞的吗?现在急什么?”

到得十一月底,银行贷款基本就可以还清。预计到yin历年底,实现二十万的盈利绝无问题。这还是净利润,不包括工厂的固定资产和柳俊的初始投资,经过一再扩建,腾飞厂固定资产已经超过了三十万元,包括一台边三轮摩托,一台全新的吉普车和一台二手的嘎斯车。也就是说,这个机械厂建成投产半年时间,固定资产加利润,翻了十番都不止。按照柳俊和柳家山大队达成的协议,一半股份也有二十五六万之多。

想当初投入的不过是区区四万之数而已。

虽说柳俊拥有先知先觉的优势,也未曾料到回报如此之快如此之丰盛。既鼓胀了自家的腰包,又壮大了柳家山大队的集体资产规模,让一批乡亲迅速脱贫,真是一举数得。每次回柳家山,听着大伙对自己的赞扬,特别看到是外公外婆笑眯眯的神情,柳衙内心里那叫一个爽。

自打小舅阮成林去了公社当干部,外公外婆原想搬回去和大舅一家子住,考虑到没人给老柳家守祖屋,又有些犹豫不决。好在外公外婆身体还好,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至于他们两个老人家的责任田,是肯定无须耕种的了。按照柳俊的吩咐,大哥柳兆时会按月给二老拨过去足够的生活费。一应挑水这样的体力活,也都有柳兆时和三哥柳兆和代劳。大舅的儿子,柳俊的大表哥阮伟德在腾飞厂跑销售,闲暇时分也会前来帮忙料理一些家务。倒是外公外婆都闲不住,在自留地里种了些蔬菜,外公还种了两三分地的烟草——老人家抽不惯纸烟,觉得还是抽自己种的叶子烟够劲!

这也不错,权当是锻炼身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