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飞螳(2 / 3)

加入书签

回归正题,李平设计的飞螳,升空时几乎三分之二的重量都是用来携带重要的物质的,比如高能脂肪,比如液态蛋白。

不管是飞螳下巴处可以高速发射的骨针的器官,还是模仿人类导弹研究出来的寄生虫,都离不开飞螳自身携带的物质。

不过,李平也不是什么钻牛角尖的人,空气里的物质密度不大,但是在平时能够稍微补充补充飞螳的物质储备还是不错的。

飞螳拥有着相当于20mm机炮的骨针发射器官,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200多发。能够达到这个射速,还多亏了李平借鉴了加特林机枪的原理。

只不过,轮换的不是炮膛,而是发射装置。这种在飞螳体内类似葫芦般的特殊器官,它可以吸入液态蛋白,然后利用高能超声波将少量激活的液态蛋白高速的呈螺旋状发射出来,处在激活状态的液态蛋白在发射时高温、高压下,急速凝聚成旋转的骨针。

除了那种被动“雷达”的能力外,李平还给飞螳加入了真正的全范围主动雷达。李平在飞螳全身各处都设计了一部分的特殊甲壳夹层,这种夹层其实就是由一层类似于传感器一样可以把电磁波和生命能量互相转化的蛋白质构成的。

这种夹层可以发射或者吸收电磁波,而通过分析最后输入和输出的生命能量的区别,就可以向雷达一样探测目标。

而令人惊奇的是,李平竟然给它加入了刚刚研究成功没多久的能量器官,大概是出于飞螳特殊性的考虑吧,这样可以让它在进行生命活动的时候,全部利用生命能量来完成,不浪费一点物质。

为什么李平对物质那么执著?这就要说到虫族的攻击手段了。

除了近身的肉搏攻击,其他几乎任何攻击都需要有物质参与,骨刺要有物质组成吧?没有了物质,别说骨刺,鸡骨头都出不来。还有酸液,这也是要物质组成的,没有了各种原子,包括骨刺酸液在内什么东西都不会有。

发射器官前后两个发射体可以轮流发射,而在拥有更多发射体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高的射速。只是飞螳储存的液态蛋白只有不到1000根骨针的量,就算李平稀释之后,也只有三千多根的数量。

这三千多根的骨针,虽然是稀释之后的液态蛋白凝固而成的,可是也有着不错的穿甲能力。而李平在本着勤俭节约的思想进一步稀释之后,甚至奇迹般的没有损失多少穿甲能力,反而多出了破片杀伤能力。

那些破片,竟然还有着不错的腐蚀和应力炸裂能力,虽然这个威力已经很小了,但是对于士兵的却是极其残忍的,那些碎片的腐蚀和炸裂能力,对于脆弱的人体来说,效果还是十分巨大的。

在地面上的陆行虫类倒还好,它们至少有泥巴可以啃,但是在空中的飞螳可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它所能用的物质就只有自己带上天的那些了。

所以李平才给飞螳安了一整套能量器官,可以让它在生命活动中不损失任何物质,把那些物质全部用在攻击上。

什么?你说空气?要是吸收空气的话,那发射一根骨针就足够它吸收个把小时的了,这能有什么用?

退一步说,就算吸收空气可以达到要求,那以后到宇宙中之后怎么办?有东西给你吸收吗?

所以,对于李平来说,限制现在或者说制约着虫族未来的最重要原因,这个绝对关键因素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网游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