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贵霜帝国(3 / 3)

加入书签

刘易与赵云、典韦、许褚、颜良、文丑等大将,先率二十万骑军在前,太史慈与张辽等余下的军将,率八十万步军在后。

一路前行,有孙策、周瑜所部所开僻出来的路线,所以,行军速度倒不慢。

刘易等将所率的二十万骑军,一天能走三百到四百里左右。后面的步军,一天则是五十到八十里,步军要携带着大量的辎重物资,所以行军速度就稍慢了一些。

八天之后,刘易的二十万骑军,便于缅甸地区与孙策、周瑜等军将汇合。而步军,还得要多走十来天才会赶到。

其实,一路前来,沿路都会有孙策与周瑜等军所设下来的兵站为刘易的大军引路。每一个兵站,都会留下一屯人马左右。对于在现在的南洋地区,有两百左右的汉军将士,足可以应付一般的土著部族的动乱,何况,现在的那些土著人,都已经完全臣服于大汉的统治?实际上,除了沿路的兵站之外,只要有土著人聚居的地方,都已经设立了大汉朝廷的官府,已经有大汉派来的官员在治理着那些土著人。(未完待续。)

还有就是,汉军大军于马来西亚登陆,如此强盛的大军,也是对这些地区的人的一种威慑,让他们看到大汉大军的军威,在他们的心里,强植下一种汉军强大不可战胜的感觉,让他们永远都难对大汉产生背叛之心,世代都只能臣服于大汉的统治。

刘易留下五十万大军看守数以万计的战船,待探清马六甲海峡的航道之后,这五十万大军,将会乘坐这所有的战船,通过海峡,杀往梅克纳河的入海口,与从陆路杀去的刘易大军会师。

如此,刘易亲率百万大军,从陆路行进,赶往缅甸地区,与孙策、周瑜等军马汇合。

这陆路却不好走,那可是足足六、七千里的路程啊。等于是从华夏的岭南走到东北那么远了。这非常考验汉军的意志。

不过,却没有人会抱怨,相反,一个个汉军将士,他们更喜欢走陆路而不想乘坐战船。一开始乘坐战船出海,的确感到很新鲜,那无边无际的海域,让他们大开眼界。但是,连续在船上待了一个月,他们再看到海水都感到头晕。所以,大多数汉军将士,都觉得,陆上行军要比在船上舒服得多了。何况,现在刘易也并没有要求大军必须要急行军,只是让他们慢慢的行走,先让他们适应异国他邦的水土。

南洋地区,四月份的天气已经有点热了,将士们将着单衣都可以。

因为有了早前刘易征伐南洋的经验在前,所以,许多方面都准备得很充分。

首先给军士准备的服装就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汉军的。给军士的军装,基本都是短袖的,短袖衣,然后是做成了马甲一般的护甲,再就是给军士们备了护腕,这些护腕,有些是铁扩腕,有些是皮甲的。另外,还有可庶阳的军帽,以及为他们每一个军士都备有雨衣。嗯,说到雨衣,大多数都是用坚韧的油布来做成的,但是有一部份,却是用一些橡胶弄出来的如布一般薄的橡胶薄膜制成的。当然,技术不过关,还制造不出如后世那样的透明橡胶薄膜,也弄不出那么坚韧的。但是,用来做雨具挡风挡雨还是可以的。但这部份都是试验品,所以,还做不到全军装备。

另外,还给每一个军士都准备了一些植物提练出来的精油,行军时,涂抹在裸在外面的手臂上,可防一些蚊虫叮咬。

在南洋,在印度等热带地区行军作战,自然得要注意这些事项,尤其是要穿过原始森林的期间,军士的饮食都得要非常注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