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积累统治异域经验(3 / 3)

加入书签

比如,大汉时期,对待那些异族人,只要他们口头上臣服,然后就任由他们自治,并且,还不停的给予钱粮安抚。刘易觉得,这样就等于是养贼,不在政权上对他们进行绝对的统治,不能让那些异族彻底的从身心上臣服于大汉,那么他们早晚会成为大汉的祸害。另外,历史上的大元,他们虽然打下了广阔的疆域,直接镇压,打服了许多的部族。可是,他们同样是缺乏一个有效的统治,很快,就被别人翻身,使得其彻底失去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区的统治。

刘易就是深深的明白到这一点,所以,对于一些已经被收归于大汉的疆域,绝对不能给予自治及事后不继续加强统治。(未完待续。)

ps:  ps:最近卡文,码得有点乱,接下来尽快进入远征世界的剧情吧。不会有太多字数,会尽量精简。完后就是新书了,感谢一直支持烟枪的所有朋友。特别感谢几个本书的掌门书友,当然还有一众长老及所有看正版的朋友,谢谢!

想到就做,没多久,刘易便让朝臣商议起草,给汉东孙策及周瑜等人送去了最新的指示要求。

正好,江东已经无战事,并且,江东人才众多,在他们依照大汉的治国方针,按朝廷所颁布实施的政令去治理江东之后,使得江东地区的百姓,很快就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那个,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本属于孙策或后来孙权的那些辅臣。处于这一个时期左右的吴臣,知名的那些就不用说了,如张昭、鲁肃等等。那些不算太知名,却有着一些真才实学的历史上的吴臣,也基本被发掘了出来。而且,这些历史上的吴臣,真正直接留在洛阳京城协助刘易治理大治的大臣却不多。如鲁肃,刘易更希望他留在朝廷协助自己,但是他还是喜欢返回江东去为官。眼下,刘易将建业城定为江东地区的主要城市,将来,刘易计划将其城改成后世的名称,南京。现在,其首任的太守自然是刘繇,但鲁肃却是建业城的主政主官,这是刘易有意******繇,适当的时候,会将刘繇调回洛阳,给他一个闲职。别的众多历史吴臣,也在江东各个城镇有着重要的职位职务。

可以说,眼下,对江东进行治理的官员,其实大多都是原来东吴臣子,与历史上的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这样一来,江东地区的治理,是最快进入正轨的,这样,也直接使得孙策、周瑜等等一众军将,直接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闲置状态。民生政治都不用他们去亲自处理了啊,军队的构建,也有了更先进科学的统治,根本就不用他们事事躬身去处理事务了。

如此一来,当朝廷的命令指示一下达,他们就一个个如打了鸡血一般。似乎,总算能有一点事儿去干了,那怕是率军前去搞生产,但搞生产也算是为大汉的发展及振兴贡献力量,不是?

所以,命令指示一到,孙策与周瑜等家伙就马上全军动员。大军兴高采烈的,浩浩荡荡的开往岭南,与交州太守士燮交涉之后,大军直接开赴南洋。这种情况,还真的有点像后世那知青下乡的情况,连汉军将士,也对本是异国他邦的地区的生产开发产生了浓厚的热情。

百万大军下南洋,这将会是一次对南洋的那些土著人的一个极大的冲击。那些还残余在密林当中的土著人,也将会再一次被肃清,他们,除了臣服于大汉最终被汉化之外,别无选择。

这也是对南洋的统治进一步加强的手段。

刘易这是要吸取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在为大汉开疆拓土之后,绝对不能再犯历史上的那些错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