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弃州设省(3 / 3)

加入书签

另外,将来军政基本上是分开的,地方的行政主官,是没有调军权的。他们只能调动地方的官府衙兵。这样一来,就基本上杜绝了地方行政主官起兵造反的可能。

还有就是,地方行政主官,是朝廷直接任命的,会有一个任期,每一个行政主官,都不能在一个地区主政太久。一般,为五年一个任期,不能连任。到了任期之后,会调回朝廷,或调到别的省份去为行政主官。这些情况,也是刘易根据后世的一些地方官员的任命来设定的。

待大汉的一切走上正轨之后,以后连县官都不能连任,每到任期,就得要调动。尽可能的杜绝因为任期太长而出现的一些贪腐现象。

另外,郡级城镇的行政主官,也同样是朝廷直接任命的。在地方,他们虽然要听从省级行政主官的命令,但是,他们却可以直接越级向朝廷汇报所出现的情况。这个,也算是给省级行政主官的一个制约吧。

刘易先与众臣议定行政方面的事,再跟众臣商议军政方面的事项。(未完待续。)

因为自古以来,冀州与幽州,两地的百姓,一直都处于一个意识对立的情况,战国时候,是赵国与燕国疆域,近来又有袁绍据冀州、公孙瓒据幽州互相之间的对立战争。现在,刘易要将此两地设为一个省份,在省级官府一同治理。如此,将来或会慢慢的将幽、冀两州的百姓的意识对立的状况淡化,让两州真正的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河北大省份。也让两地的百姓,成为不可分割的大汉的一份子。

还有,从整个大汉版图来看,刘易将大汉分成了数十个省份,看起来似乎能够更合理一些,也更加的让大汉百姓能够更直观的认识到各地的地域所属。

嗯,比如说,刘易按大汉的山势、大河河流的情况来分成各个省份。也就是后世的各省的划分了。

以黄河来说,有了河北就有河南。很直观的一个地域概念,一听,百姓们就知道,黄河的中下游的北岸地区,就是河北,黄河南面,就是河南。然后就是湖北、湖南,以洞庭湖来界定,湖的北面,包括荆州地区,就是湖北,洞庭湖的南面,就是湖南。太行山脉的西面就是山西,泰山东面就是山东,还有两广的广东广西,江西、江东等等。

反正,刘易基本上都按后世的省份划分来重新制定大汉朝廷对各地的直辖管治。当然了,有个别省份,刘易也不可能强行照搬后世的称呼,比如江苏,刘易定为江东省,还有福建,现定为福州。西凉一带依然称为西凉。

分定好了省份的区域,这个只是暂定的划分,具体的,还要经过地方的测绘报备,才会正式的细致划分界线的小地方的归属省份。

定好了省份之后,也设定了每一个省份的省府所在的,这个,就不能按照后世的情况来设定了,因为,后世的省城所在,并非现在的那些大城所在。如河南,后世河南省府为郑州,但是,如今并没有郑州,其地应该是陈留一带。可是,如今被划分为河南的地区,便有着洛阳与许都这两座超级的大城,怎么说,这个省府也设不到陈留去。

不过,刘易为了确保朝廷的独立性,还是沿用了原来的司隶州的称谓,这个也算是后世所谓的直辖市了。独立于河南省份当中,作为大汉的京都所在。而许都,将会作为治理河南省的省府所在。

反正,各个省份,都视现在的实际情况而定,确立省府。

确定了省份划分之后,便是官员的任命了。作为各省份的行政主官,便得要数十个主政的官员,然后还得要有辅官等等。其实,省级的官府机构,就等于是一个缩小了的朝廷。只不过,这些官员,直接听命于朝廷,在治理地方的时候,他们只能按朝廷的政令来执行,若有不同的行政方案,就得要经朝廷另外派人去调查研究,认为附合地方施政的,方可以施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