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大战一触即发(3 / 3)

加入书签

听高顺说到辽东王公孙度,戏志才与赵云等人都望向公孙瓒。

“呃,别看我,公孙度,的确是我公孙家族的族人,与某勉强算得上是同宗兄弟,但是,咱与他根本就没有什么的联系。当年,我公孙瓒与袁绍大战,他才趁机掘起。当然,也是因为当年我们大败乌桓人,使得许多乌桓人慑于我们的威名,往西北方向退避,才让公孙度有可乘之机。要不然,辽东还会是乌桓族的天下。某败于袁绍,曾向他借军,但是他却没有答应,然后,基本上,某与他就没有什么的往来了。”公孙瓒向众人解释了一下与公孙度的关系。

“公孙度戏某听说过,他跟徐荣将军有些交情,但现在不好说。可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此人颇具雄才大略,辽东在其治理之下,还算是不错的。这一点,呵呵,公孙度可以比你公孙瓒似乎强了不少啊。”戏志才带点戏说的望着公孙瓒道。

“呃……”公孙瓒脸色一红,有点尴尬的道:“戏军师,别笑话我了,某夺得幽州之时,心里想的就是招兵买马,一来,可以与袁绍争雄,二来,也是想能有更强大的实力,灭了关外乌桓族人。至于别的,某还真的没有多想,不过现在嘛,嘿嘿,咱就是一武将,只顾打仗的事,别的,就请戏军师多多费心了,你下令,我执行。”

“呵呵……”

高顺点头,神色凝重的向众人说了目前的严峻形势。

乌桓族人,他们的集结很是隐秘,一开始,高顺也并没得知,直到乌桓人的集结成规模了,高顺才从一些商人的口中得知,跟着派人深入关外的大草原里去侦察才知道的。

关外,不仅只是草原,还有山林,广阔无垠。

高顺派出的人,居然远出数百里,约七、八百里之外,方找到了乌桓异族所集结的地点,那是在北面的一座叫赤峰的山下平原上。

正因为不知不觉,便已经集结了数十万近百万的乌桓人在一起,高顺才会担心。因为,关外的异族,他们要攻进关内,并非就只有从山海关一路,可以从长达千多两千里的长城段向新汉朝发起进攻。可以说,从最东面的山海关,到西面的崖门关,其实都是乌桓人可以进攻的长城段。而高顺的军马,包括了原来公孙瓒留守幽州北境的军马,也不过是十万人左右。十万人想守住千多两千里的长城,并且,乌桓族人甚至可以出动数十上百万的军队的时候,高顺还真的不敢淡定,如此,才会马上向新汉朝朝廷向刘易报告。

厅内一众军将都不由一阵莞尔。(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哼,这些异族人,还真的不见棺材不掉泪,想欺我公孙瓒顾不上他们,想趁机作乱大汉?看他们还真的是想作死!”公孙瓒最为仇视关外异族,首先按耐不住恨声道:“戏军师,子龙,不用多想了,我们直接挥军杀出去,不灭异人,誓不回师!”

“公孙将军,乌桓人这次集结的军马太多啊,如果我们贸然出关……”高顺沉静的道:“另外,我怀疑,异族人并不仅仅就是乌桓人集结了,另外的一些异族人怕也在暗中集结。还有一个问题也要我们考虑的,辽东方面的公孙度,他帐下,亦有不少军马,暂时,也还不知道他们的态度如何。我想,是否要先弄清楚他们的态度?万一,我军出关了,他们又来攻击我们,那么我们就等于四面受敌了。”

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人。少随父迁居玄菟郡。初为玄菟小吏,继升尚书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中平六年(189年),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后,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渐丰。初平元年(190年),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由于公孙度的锐意进取和苦心经营,使辽东地区在汉末三国的战乱年代,获得了暂时的安宁,推动了当地生产技术和封建文化的发展。

以上,是历史上对公孙度的记述。看起来,其人的确也算是一代豪雄。不过,这一世,或许有许多改变了。起码,他现在,是西御乌桓,东抗高句丽,还没有实力去击乌桓灭高句丽,更加不太可能渡过渤海夺取山东东莱等地了。

而实际上,公孙瓒与公孙度,应该也算是同宗兄弟,有着一定的关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