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闲谈(3 / 4)

加入书签

“说的还有一点道理。袁绍……嗯,我估计他应该也离死期不远了……”刘易似有点感叹的道。

历史上。袁绍可是死在刘表的前面的,但这一世,刘表、刘备都死了。这家伙还在顽抗着。看来,长在豪门世家的人,骨子里还真的有一股人上人的优越感,怎么都不肯向别人低头。

“对了。那么曹操军有什么异动不?”刘易想了想又问。

“异动倒没有。现在曹操不就在我们安众县对岸么?曹操恐怕是看到我们新汉军势大,我们的主力大军都在幽、冀州,考虑到他就算是出兵助袁绍,甚至是出兵从背后灭了袁绍,他也未必可以能够占据得了冀州。吃力不讨好的事,曹操也不会做的。何况,袁绍根本就没有响应曹操的号召,没有与曹操结盟。还保持着对曹操的敌视态度。这样的情况之下,曹操岂会出兵冀州?”

“没错。想不到阴晓姐姐你看得还挺透彻的嘛。”刘易认可的道:“说来,还是袁绍心里的优越感在作崇,听说,他曾想投靠曹操,但是却热脸贴上冷屁股,遭到了曹操的冷待。试想,以袁绍心里的骄傲,能够产生那样的念头都已经让他感到为难了。得不到曹操的和善回应,袁绍才会破罐破摔,才下定决心与我们新汉军一战的。”

“巨鹿郡,其地百姓,一直有感于夫君你的恩义,在太史慈将军夺取了赵国郡之后,其郡百姓,在当地的官府带领之下,起义归顺了我们。”

“另一方面,公孙瓒将军,率部十万,已经沿平原县城,向南挺进百余里,夺取了高唐,兵进华县。”

刘易听着,在脑里影象出冀州的局势。

“哦?”刘易闭目想了一下现在自己各军的所在,不禁一下子坐了起来,惊喜的道:“这样,岂不是说,冀州信都城的袁绍军马,已经在我们新汉军的包围当中?”

“嘻嘻,正是,各位将军,现在送来的军情,正是向夫君你报捷呢。”阴晓将手上的宣纸放到了床榻前的案桌上面,然后抬起雪白的大腿,跨上床榻来,坐到了刘易身旁,笑嘻嘻的道:“那袁绍一看,他在信都城的军马就要被新汉军包围起来了,便有点着急了。实际上,当平原县落在我们手上,还有太史慈将军兵出黑山之后,就等于袁绍在北方的军马已经被我们断了后路,袁绍一见如此,便知道其大势已去,不敢再让其大军留在信都城死守,他不得不放弃冀州北方的阵地,全军撤退,主动撤出了信都城,然后经清河经馆陶撤军回阳平。不过,袁绍留在信都城的那二十多万的大军,在撤退的过程当中,被太史慈将军及赵子龙将军分别率骑兵追击,斩杀袁军无数,估计,撤逃回到阳平县的袁军,不足十万。”

“夫君,这你就不知道了,当时,若换了是夫君你,你恐怕亦不会接受袁绍的投靠啊。要知道,袁绍军看似不是我们新汉军之敌,但是,他却还有着数十万的大军啊,手上掌握着这么多军马的人,说要投靠别人,谁敢轻易相信?纵观历朝历代,哪一个诸侯,有着问鼎天下实力的,会真心的投靠别人?”阴晓不愧是为刘易搞情报部门的,知道的东西还真的不少,她道:“但凡是这样的,要不是他们本身将来不会有好下场,要不就是其所投之主不会有好下场。看看高祖时候吧,韩信、英布等等,莫不是一方诸侯,投了高祖的下场如何?这叫做前车之鉴。有了这样的例子,曹操在明知道袁绍就算是投靠了自己,也必然会防着自己一手,担心他会如高祖那样,最后会飞鸟尽走狗烹,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袁绍敢投,曹操未必敢纳。”

听阴晓的话,刘易想到了当初的冀州韩馥,他就是怎么都不愿投自己,最后落得身亡之事。

“好!如此一来,整个冀州中北部地区,都已经收复回来了。”刘易欢喜得一把拉过阴晓,在她那娇美的脸蛋上连亲了几口。

“夫君,别高兴太早。”阴晓白了刘易一眼道:“报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袁绍毕竟有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哪怕在与曹操一战,还有被我们一连消灭了那么多的军马的情况之下,他依然还能征召出数十万的大军。现在的情况是这样。”

阴晓比划着手势道:“原本,冀州平原上,我们骑军要比袁绍军的精锐很多,就凭我们的骑军,便可以在平原上击败袁绍的军马。可是,在邯郸、广平、阳平到华县一线,这一线的冀州南部,有着不少河道,都是从太行山脉流入黄河的黄河支流。袁绍现在,几乎是倾尽他能尽之力,连他背后的曹操都不顾了,屯积大军于邯郸、广平、阳平、华县一带,想利用河道之利,阻我军南下。现在,我们新汉军正在与袁绍的大军对持。”

“嗯,这么说来,想要击败袁绍,还得要有一场大战啊。”刘易揉揉脑门道。

“你说呢,袁绍可不是刘表,他虽然同样草包,可是。他对夫君你,却是屡败屡战,从来都不肯认输啊。他当初在你手上吃的亏还少么?何人家就是不肯向你低头。反正。人家也觉得,不给袁绍一下狠的,不给他最后一击,他是绝对不会死心的。他绝对不会如刘表的荆州军这般,这么轻易就被我们击败了。襄阳的荆州军,怕也不敢再与我们一战。”阴晓根据自己的见解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