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3 / 3)

加入书签

这些,都是刘易在近年来忙于四出征战,一时没能好好的交待自己人,让水镜先生钻了一个空子。

早在刘易在长安征战的时候,水镜先生便把司马懿送到了洛阳,与蔡邕、卢植等人见过面,让司马懿拜了他们为师之后,水镜先生就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现在,司马懿与司马夫人,也就是轩辕凤住在一所别院里,一起的还有轩辕凤的妹妹轩辕清。司马如烟也时不时会与母亲住在一起。

司马家的事,只有刘易这个知道历史的人才知道,现在总不可能向别人透露,处处针对司马懿这个小子。这个,才是刘易担心的问题,如何提防司马祸心,也只有刘易一个人暗暗布置。

就因为被水镜先生司马徽弄了一个司马懿来新汉朝,让刘易觉得暗恼,所以,连带对荆襄地区的名士,刘易都有所不喜。(未完待续。。)</dd>

围着宛城的军队。又换回了张济军的军马。不过,很明显。军马的人数少了许多。对宛城再也造不成什么的威胁了。

张济现在,他可不敢在王威所率的荆州军一走他就向襄城撤退,他担心宛城的新汉军会出城追击他们,所以,只能继续先对宛城形成一个围攻之势,先让他的步军与万多的军士家属退走。骑军留到最后才撤。

与此同时。刘表派去洛阳见刘易的使者蒯越,亦在朝堂之上见到了刘易。

刘易对荆州的刘表,甚至许多的名士,心里并没有太多的好感。甚至可以说有点警惕之意。尤其是对于那个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虽是刘易的岳父,可是,刘易对于他把司马懿安排来新汉朝心有警醒,对他的怨念还是挺大的。

荆襄名士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在民间的影响力非常大,往往,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可能都会成为民间言论的风向标。他们所鼓吹的一些事物,也极具煽动性。如果他们能够忠于新汉朝,能够以刘易的意志为意志倒也自可,刘易就担心他们会弄出一些什么的事故来。他们潜隐得太深,又的确是一些有着真才实学的人,他们动不动就拿天意、天道来说事,会使得那些愚味的百姓盲从。

他们也总善把自己神化,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把自己放在大义的高度上,如果处理不好,会给刘易统一大汉带来许多的麻烦。

当然,最让刘易可虑的,乃是刘易深知道大汉历史的发展,知道这天下最终归于司马家,所以,刘易就担心将来司马家会作乱,意图谋夺这个江山。刘易现在,已经可以肯定,那个学究天人的岳父,水镜先生一定通过他的那些神乎其神的所谓的天象学识,观测到了历史上的天下走势,算测出他司马家最终得天下的暗示。刘易怀疑,他甚至从天象之变当中,观测出新汉朝这股历史上没有的势力,最终极有可能得到天下,如此,他才会刻意的把他的侄子司马懿安排来新汉朝,想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来夺取天下。

他这样做,实际上,与历史上司马家夺取曹家江山的手段是差不多的,刘易已经隐隐的感到,自己已经成为水镜先生的奇货。刘易可不想自己成为历史上的曹家,自己费尽心思打下来的江山,最终被司马家夺去。毕竟,历史上司马家夺取江山,花了数十年几代人的时间,数十年之后,刘易也不敢保证自己还活着,不敢保证自己能否还能抑压司马家。

在这几天,刘易也看到了司马懿,让刘易觉得不太舒服的是,这个年纪不大的司马懿,居然还真的相当聪慧,小小年纪,最多不过是十二、三岁的样子,就懂得许多人情世故,在洛阳混得相当不错,居然让他在洛阳搏得了一个小神童的称号。并且,更让刘易觉得隐忧的是,司马懿居然与自己的大儿子刘阳混得相当的捻熟,以表兄弟相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